北大医学部:自建平台便捷服务师生



  数据分析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中指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依旧强烈,平均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近6小时。从近两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正在推进各行业的创新模式,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填补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的洼地,争夺用户时长。而高校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应积极整合学校现有的信息和服务,建立自己的校园移动应用平台。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建设PC端一站式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将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然而,在PC端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的过程中发现,以PC作为单一入口的服务模式在即时性和互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服务可以作为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继续得到发展。

学校移动服务实现方式

  学校移动服务的实现有多种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号、企业号或小程序,独立的定制化移动应用等。

  1.微信公众号、企业号或小程序

  由于微信的受众广泛,微信公众号、企业号或小程序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消息;微信企业号可以部署一些交互简单的服务,但是扩展性较差;小程序虽然能实现较为复杂的功能,但是消息推送能力受限,用户留存度普遍偏低。如果学校各部门申请自己的服务公众号或者基于小程序开发各类功能服务,会使用户获取校内信息和服务的来源增多,导致校园移动服务分散、用户分离和信息孤岛,不符合“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即使学校使用统一的企业号或公众号,随着功能和信息的增加,也不符合微信公众号简单轻量的特质,用户体验较差。

  另外,微信上部署的服务在功能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基于微信开发学校的缴费类服务只能对接微信支付,无法接入多元化支付方式。

  2.独立的定制化移动应用

  相对而言,独立的App虽然开发周期较长,实施难度较大,但是其优势符合“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和长远规划。

  独立的App可以更为充分地考虑用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化开发和实现更为复杂的业务功能及交互逻辑,在保证功能全面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使用体验。通过建设独立的定制化移动应用,学校可以统一移动端的信息化服务入口,将移动应用建设为一个与PC端一站式服务平台相辅相成的开放移动门户。移动应用可以多元化接入各类服务,包括身份认证、消息推送等基础服务,移机交互相对复杂的业务服务等,充分满足校园内各类用户的需求。同时,移动应用还可以用作学校的移动“消息网关”来统一推送消息,不但易于实现内容和权限的控制,而且不会受限于第三方平台。

  总的来说,移动应用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以“一站式移动门户”为建设目标,避免功能服务重复建设,集中用户,打破信息孤岛。

学校移动应用建设

  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16年正式建成PC端综合服务平台,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综合服务平台上部署的服务已涵盖网络、教务、学工、人事、财务、办公、设备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入口”。因此,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移动信息化建设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建设目标

  互联网移动应用产品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公司的移动应用必须做到快速迭代以维持生命力,并应对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北京大学医学部为充分满足校园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在移动应用平台建设过程中,主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模式转变,开发实用的北医专属App,服务广大师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18年开始进行移动应用平台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与PC端服务平台共同构成“PC+App”双入口模式的校园信息化生态体系,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

  2.统一规划和部署移动应用平台基础架构,规范平台服务和功能的接入标准,实现一个平台,多元接入;

  3.以用户为中心,注重收集不断增加和变更的用户需求,积极响应用户反馈,实现移动应用的灵活扩展和快速迭代。

  技术架构与选型

  基于传统的单一整体式应用架构开发的系统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铁板一块”,往往会有服务划分粒度粗且过度耦合、升级维护难、无法快速迭代更新等问题。微服务应用架构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开发软件的后端架构,是指将单个应用程序拆分设计为一套单独部署的小型服务群,这些小型服务可以独立进行开发、部署、测试、上线、下线,并独立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中,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交互机制实现通信。相对于单一整体式应用架构来说,微服务架构具备开发效率高、持续部署、服务独立扩展、容错性能好等优点。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的系统更加健壮、易扩展,能够快速迭代更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上一篇:2020年大庆市大同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毕业生9人公告
下一篇:2020山东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其他外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