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跨界医疗健康的陷阱和价值



4.jpg

在柴可看来,医疗健康行业归根到底不过三件事:可视,引导,解决。“可视”指的将个人的健康状况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则是针对可视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是最后一步,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医药、手术等手段解决用户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企业基本都是在这三个步骤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特定的切入口进行改造。其中,引导层面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偏爱的落脚之处。这与互联网的特性密切相关: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而成本接近于零。

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应用都是针对引导环节进行优化,通过利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医疗资源更高效的利用。但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引导目前只能停留在“轻问诊”的阶段,真正的“远程诊疗”无论是从技术上或是政策上都暂时无法实现。

相比之下,互联网技术介入“可视”和“解决”这两个层面甚至更为困难。

在柴可看来,“可视”的目的是为了对病症进行预防和干预,技术门槛高,占用医疗资源多,且要求采集精准的医疗级数据,这一点通过互联网是不易实现的。大多数从事“可视”的互联网企业选择在医疗设备上装载蓝牙和网络模块,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智能性”。

以通化东宝的血糖仪为例,智能设备的销售是靠背后服务的利润来支撑的。通过布局线下器械和医药的销售网络,和传统医药结合,实质上是传统医药企业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跨界医疗健康的陷阱和价值

“解决”这一环节依靠的是医疗资源,而国内储备严重不足。数据显示,中国执业医生的年增长率是4.4%,而民营医院10年内的增长率保持在13%。医院的增长率甚至高于医生,而医生才是核心,是“刚需”。培养一个医生需要7到10年,这样来看,医疗资源的发展无疑需要漫长而持久的耕耘,而互联网在这方面能做的十分有限。但幸运的是,中国的人口足够多,需求足够大,推动力自然更强。柴可举了个电商的例子,国内物流的配送速度远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这背后是巨大的人口不断驱动发展。有了需求,自然有了动力。

对于未来的健康企业,柴可心中有一个“疯狂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其中,服务和产品的比例各占50%,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拥有医疗医药的完整研发能力,往医药行业的核心发展;研发和销售的模式也有所变化,要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点对点的找到用户。这一观点也贯穿在大姨吗的商业化尝试与拓展中,从2015年3月5日上线的电商频道“MISS优选“,可以窥见一斑。 一条清晰的大姨吗“工具+社区+电商” 之路已经是呼之欲出。

在柴可看来,要想利用互联网更好地改造医疗行业,巧妙的“选择”必不可少:在某些方面遵循传统医药的规则,其他方面则运用互联网思维大胆创新。




上一篇:中国测序,期待人人享有基因科技的时代早日到来
下一篇:GSK宫颈癌疫苗获批,先来了解国内疫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