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如何做“医联体”?李为民院长公开了



医联体.jpg

“嵌合式医联体”,不是三甲医院建分院,而是把专家、管理、医疗质量水平输注到缺少资源的基层医院。

两会开幕,各路代表的提案、议案受到多方关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关于“建立‘嵌合式医联体’的建议”,更是引发了热点。

根据媒体报道,华西医院“嵌合式医联体”:是把三级医院的专家、管理、医疗质量水平,嵌入到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形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薪酬体系,统一业务管理。

两会前,医学界联系到华西相关负责人,得知该院近年已探索建立5种“医联体”模式。此次,李为民院长建议的“嵌合式医联体”,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或将成为“第六种”医联体形态。

“嵌合式医联体”是什么?

李为民院长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拥有36家三甲综合医院、60个少数民族县。在政府主导下,每家三甲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1—2家县级医院建立嵌合型的医联体,形成功能定位各异、地点分布不同的整体。三级医院或将基层医院作为分院来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调配等由三级医院统筹完成,帮扶形式以在线在位相结合为主。

同时,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激励薪酬体系。对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每两三年,安排在三级医院工作两三个月,以提高业务水平。招聘或引才到基层医院工作满8年以上并有出色业绩的医生,根据自愿,可以回到内地三级医院工作。让人员流动起来,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就能够提高。

李为民院长认为,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院的“造血功能”,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全覆盖。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得以解决。

始于2002年的“医联探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关于区域协同、优势资源下沉的实践与思考,由来已久。 

早在 2002年,该院开始探索构建区域性协同体系;2013年,提出建立华西区域医疗共赢共享生态圈。 

有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底,华西医院形成5种医联体模式:集团型医联体联盟、领办型医联体、区域专科联盟、城市社区(区域)联盟和远程协作网(远程网络联盟);拥有644家远程联盟医院。 

集团型医联体联盟:下属分院,与华西医院一体化管理;

领办型医联体:由华西医院派驻院长及管理团队,以“在位+在线”的方式构建,是医院和四川省各地基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办医的结果;

区域专科联盟:华西医院临床专科和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专科之间的医疗联合,有学科联盟和专科联盟两类,具体包括心联盟、急诊联盟、卒中联盟、呼吸联盟、康复联盟、泌尿联盟、血液联盟、检验联盟和营养学科联盟等;

城市社区(区域)联盟:与成都市各区政府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协议,由华西派驻专科团队、全科团队、药学团队和营养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促进家庭医生签约;

远程协作网:以网络为依托,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功能; 

根据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上述5种形态又能归纳为两大类型:松散型和紧密型。 

松散型的代表是远程协作网。其余4种皆为紧密型。 

场景有异,输出不同 

5种医联体模式的适用场景不同。 

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医院,适合建立远程协作;对地市级三级医院,主要建立专科联盟;成都市周边地区和四川省不同区域,建立松散型医联体;成都市内各区可建立各种紧密型医联体。 

举例来说:华西医院已与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资阳第一人民医院、龙泉驿区人民医院等,构建“领办型医联体”。华西医院施行管理输出,派驻院长和院长助理;施行人才输出,选派学科主任。 




上一篇:NEJM:单克隆抗体或将变革感染疾病防治
下一篇:重磅!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CFDA、卫计委不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