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最早成立的植物园在南京



备受瞩目的国家植物园近日在北京正式揭牌。
国家植物园代表了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是保育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和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的象征。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即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植物园,一直在科研、科普和游览等方面发挥着其特殊作用。它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又将以何种方式参与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南京中山植物园


前身可追溯至1929年,建园宗旨一直延续至今
走入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一片草木葱郁,让人顿然心旷神怡,孙中山铜像背后是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综合办公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红墙青瓦,飞檐翘角,颇有民族风格。大楼旁边伫立着一块石碑,以纪念1988年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在此举行。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植物园,其前身可追溯至1929年的“中研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学部”及“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26年,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开始营造中山陵,其时,金陵大学树木学教授陈嵘建议,在陵园内开辟植物园。
记者从相关史料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规划西起龙脖子,东至梅花山东麓的孙权墓,南部直抵前湖南岸的明城墙,总占地面积达3600亩左右。其建园宗旨一直延续至今,包括搜集及保存国内外植物资源,作植物分类、形态、解剖及生理、生态、繁殖之研究,引起一般民众对于自然美及植物学之兴趣等。

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综合办公楼


1929年,植物园正式开始筹建。其建设囊括了当时的诸多顶尖专家,包括植物园首任负责人林学家傅焕光、园艺学家章君瑜等,叶培忠更是在1931年就被派赴英国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学习植物栽培与育种,两年后回国,植物园又分别派人到宜兴、黄山、天目山、庐山等地采集数以千计的野生植物种子和苗木,“开创了我国大规模引种驯化栽培野生植物的先河。”此外,植物园还向国外著名的种苗公司购买各类种苗,与20多个国家建立种苗交换关系,到1937年底,植物园已建成多个展览区并开展多项研究。
时间来到1954年,因为“气候好,风景优美,离城市又近,又具有纪念革命伟人的意义,真是世界难找”,在抗战中遭到严重破坏的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并在其原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由此开启所、园一体的体制。如今,它坐落于南京钟山风景区内,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体,并在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双管”下,成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的植物王国和研究机构,即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中山植物园(以下统称“南京中山植物园”)。
建有华东最大的标本馆,前人冒着战火护送标本西迁
与悠久历史相对应的是,南京中山植物园有着华东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内藏有大量早期的珍贵植物标本。
据中山植物园标本馆馆长周义峰介绍,馆内最早的标本于1816年采自美国,至今已有200余年;最早的中国标本可以追溯到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在华东地区采集;另有一些采自云南西北部的标本,是由法国传教士于1883年采集。除了采集时间跨度长,馆内还收藏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标本,包括6000余份模式标本和大量珍稀濒危植物标本,比如秤锤树模式标本、上世纪40年代发现的活化石水杉和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活化石银缕梅的标本。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


秤锤树模式标本由著名的蕨类植物分类专家秦仁昌于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十二洞采集,一年之后,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根据这份标本建立了新属——秤锤树属,并将其命名为秤锤树正式发表为新种。这也是我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新属,在我国的植物学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银缕梅是目前发现的被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又称“活化石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份银缕梅标本早在1935年就由植物学家沈隽在从南京回老家宜兴的路上采集而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被尘封于标本馆中,直到1991年,邓懋彬才发现其庐山真面目,以“单氏木”命名,以纪念单人骅先生,并确认本新属植物应是数千万年前便存在的孑遗植物。


上一篇:医疗机构申请变更信息公示(惠州市大亚湾经济开
下一篇:优宁维:301166优宁维调研活动信息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