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癌症,会不会产生“抗体”?



编辑 | 胡鑫

“胖熊,你说不幸患了癌症的人,以后还会再患吗?”

“您说呢?”

“我猜不会。你看,水痘、麻疹,还有被消灭的天花就是例子,人这一辈子只会得一次。得过的人体内产生抗体,就不会再得第二次了。”

“您举的例子有一定道理,但癌症可不行。得过癌症的人群,依然有再次得癌症的几率。下面就让胖熊医生跟大家讲讲吧!”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早诊早治的观念深入人心,癌症不再是绝症。最热门的抗癌治疗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的“免疫治疗”。那么,既然癌细胞是存在于身体里的异类,癌症会不会刺激自身产生抗体,从而在抗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会不会所有癌症都可以通过疫苗或者免疫治疗达到完全消除呢?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抗体?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卫网络——免疫系统。

来自于体外的非自身物质、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的某些成分,在体内会被免疫系统识别,这类物质被称为抗原。抗原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精准结合(如同钥匙配锁一样),进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会清除这些非自身物质、衰老细胞和大部分癌变细胞。

免疫细胞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时刻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例如目前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致病的,新冠病毒属于体外的非自身物质,含有一些会被人体识别的抗原,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利用这些抗原可以制备疫苗,注射疫苗后会在机体中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提前起到保护作用。

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攻击

所以关键是:得过癌症之后,能不能产生抗体在于癌细胞是否含有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

不幸的是,癌细胞是来源于人体自身的细胞,大部分成分与正常细胞相似。虽然癌细胞也会在其表面表达一些正常细胞没有的新抗原,且其中大部分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但少数“狡猾”的癌细胞会对自身抗原不断修饰,或者改变细胞周围环境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攻击,导致免疫系统丧失对癌细胞生长的控制,好比罪犯为了逃避警方逮捕,不断改变自己外形,伪造身份信息一样。这便是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所以即使得过癌症,但由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即使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也不足以应对肿瘤的“疯长”。并且原有抗体只能匹配原发肿瘤,不能达到防止机体二次患癌的目的。

有人会问:如果免疫逃逸机制帮助肿瘤生长,那么现在很火的HPV疫苗能够帮助预防宫颈癌吗?

事实上宫颈癌疫苗并不是针对癌细胞,而是针对引发宫颈癌的病毒——HPV。数据显示,99.7%的宫颈癌患者可检测出HPV感染,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为HPV16及HPV18,中国超过90%的宫颈癌都与持续感染这两个高危型HPV有关。而人类对HPV的免疫普遍不强,不能像普通感冒一样及时产生大量抗体应对,导致HPV长期生存从而引发宫颈癌变。

HPV疫苗是将具有HPV抗原特性的颗粒注入人体,诱导免疫系统将其识别并产生抗体,达到消灭病毒、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目的,并不是让机体直接产生消灭癌细胞的抗体。

如何“堵住”癌细胞逃逸的“漏洞”?

说清楚了癌细胞逃逸人体免疫系统,我们再说说如何堵住这个“漏洞”。

免疫治疗——阻断癌细胞逃逸的通道

免疫治疗原理比HPV疫苗更为复杂,它是通过药物恢复机体对癌细胞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方法。例如目前医学研究最多的PD-1/PD-L1抑制剂。

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够产生一种叫PD-L1的蛋白,免疫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叫PD-1的蛋白,相当于钥匙和锁一样。这两种蛋白能够互相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让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他们结合之后,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会被抑制。相当于给免疫系统蒙上一层厚厚的面纱,对擦肩而过的癌细胞视而不见,使得癌细胞成功实现免疫逃逸。

而免疫药物输入体内后,能精准地和癌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这样一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就不会互相结合,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也就不会被抑制,免疫系统得以正常工作,这时机体就可以通过产生抗体达到抗癌作用。




上一篇:青岛胶州市中集特种冷藏箱项目完成污染减排改造
下一篇:国药集团:2B11 单克隆抗体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