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团队新冠疫苗实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



点击查看原图


  在世界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竞速之下,中国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5月22日21时许,陈薇团队关于这一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被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根据研究,已发现首个达到I期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能够在人类中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

  此外,我国另有四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也在进行中。

  全球多个机构加入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竞速,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Moderna公司此前公布了疫苗试验的“积极结果”,但因未公布更多数据而遭到专家质疑。备受关注的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的动物试验中,参与疫苗注射的恒河猴均感染了新冠病毒。

  108个志愿者全部产生免疫应答

  在今年3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曾介绍:“国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其中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都已经进入动物攻毒和动物毒理研究阶段。”

  此后不久,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进入大众视野。该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在I期临床试验中,108位武汉志愿者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国内一位知名免疫学专家表示,所谓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一种重组的基因工程产品,用不会使人体致病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把克隆出来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介导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成分)基因装入载体腺病毒中注入人体,进入人体细胞,表达出S蛋白抗原,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例如产生保护性抗体。

  5月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论文称,研究显示前述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在给志愿者接种后28天时,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在健康成年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达到峰值;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有记录。

  根据研究,已发现首个达到I期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能够在人类中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这项针对108名健康成年人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经过28天的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证明它引发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抵抗SARS-CoV-2感染。

  陈薇表示,临床试验结果是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

  陈薇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另有4款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之外,中国另有4款新冠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月12日、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各自联合有关科研机构研制的灭活疫苗,分别获得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成为最先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采用“灭活”技术平台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8日,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后,启动了临床试验。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领衔联合多个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发布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试验结果,研究证实,北京科兴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这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一二期合并临床研究已于4月16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启动。

  5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究又有好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截至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已经备案110个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其中进入临床试验的有8个。这8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中,4个来自中国研发团队、3个来自美国、1个来自英国,采用的技术平台分别是非复制性病毒载体、RNA、灭活疫苗和DNA。




上一篇:距离新冠病毒疫苗上市还有哪些关卡要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