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冠病毒疫苗上市还有哪些关卡要闯?



res01_attpic_brief

陈薇院士

在世界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竞速之下,中国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也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5月22日21时许,陈薇团队关于这一疫苗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被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根据研究,已发现首个达到1期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并且能够在人类中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

1期临床试验结果:

108个志愿者

全部产生免疫应答

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开展2期临床试验的一个月后,1期临床试验结果出炉。

研究结果显示,1期临床108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在今年3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曾介绍:“国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沿着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其中,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都已经进入动物攻毒和动物毒理研究阶段。”

此后不久,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进入大众视野。该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在1期临床试验中,108位武汉当地志愿者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国内一位知名免疫学专家曾介绍,所谓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是一种重组的基因工程产品,用不会使人体致病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把克隆出来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介导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成分)基因装入载体腺病毒中,注入人体,进入人体细胞,表达出S蛋白抗原,并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例如产生保护性抗体。

5月22日晚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论文称,研究显示,前述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在给志愿者接种后28天时,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在健康成年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达到峰值;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有记录。

根据研究,已发现首个达到1期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并且能够在人类中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这项针对108名健康成年人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经过28天的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证明它引发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抵抗SARS-CoV-2感染。

陈薇院士表示:

对这些结果应谨慎解读

在《柳叶刀》方面向记者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

陈薇同时表示,不过,我们对这些结果应谨慎解读。研发COVID-19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加快对这一候选疫苗的临床评估过程,研究团队根据1期接种后7天和14天的数据,已经启动2期临床试验,选用低剂量和中剂量进行进一步评估。

论文同时指出,作为第一项评估Ad5-nCoV候选疫苗的临床试验,这一试验设计评估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候选疫苗在健康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而不是衡量疫苗的有效性。

□深度剖析

1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使用的安全性

还需进行3期临床试验

需要的样本量更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Ad5载体新冠疫苗已经启动2期临床试验,还要进行3期的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才能够最后确定是否进行使用。

王军志介绍,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通常的临床试验分为3期,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意义都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

王军志表示,1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以少数易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来确定人体对疫苗不同剂量的耐受和了解它初步的安全性。2期临床试验,是扩大样本量和目标人群;目的是为了对疫苗在人群中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果进一步确认,并且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2期临床试验需要的受试者要数百人甚至更多。3期临床试验的要求更高。




上一篇:B(03681)尾盘飙升逾11% 全球首创SM03于EULAR年会发表
下一篇:陈薇团队新冠疫苗实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