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渤海寻踪】纯化红色记忆展馆 红色基因的



【红色渤海寻踪】纯化红色记忆展馆 红色基因的

纯化红色记忆展馆位于博兴县纯化镇镇府服务大厅二楼,面积800平方米,2018年陈列完毕并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分前言、红色沃土、红色历史、红色记忆、结语五部分,讲述了1939-1948年纯化一带发生的革命历史。对于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清河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旧址就位于博兴县纯化镇纯中村。

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清河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博兴、益都、寿光、临淄、广饶、邹平、长山、历城、桓台、高苑、蒲台等共11个县党组织的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景晓村代表清河地委作报告,阐述了小清河北新区根据地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积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平原根据地。会议通过了《为实现布尔什维克化而奋斗》的决议,确定了“巩固小清河南,发展小清河北,在巩固工作中,加强支部工作和改造党的成分”的组织工作方针。会议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撤销中共清河地委,正式成立中共清河区党委。景晓村任书记,苏杰任组织部长,马巨涛任宣传部长,相炜任统战部长,苏杰任社会部长(兼)。清河区党委下辖清东地委、清西地委和清中地委,博兴县委隶属清中地委。新成立的中共清河区党委为扩大抗日根据地,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建立中共蒲台县委员会,王友琴为书记,并派出4个工作组分赴蒲台一、二、三、四区,开辟敌区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组织。

这次代表大会,对清河区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党对全区各项工作的领导,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年代久远,原址在群众性生产、生活活动中破坏,现在原址上建成了西隅社区居委会办公楼。

抗战时期的东王文战斗、裴袁战斗也都发生在纯化这片土地上,尤其是东王文战役,是发生在博兴县的我正规军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最终我军以少胜多,夺取胜利。

裴袁纪念烈士亭位于纯化镇裴袁村北,是为纪念裴袁战斗而建立的。1941年12月30日,日伪军300余人,带大车数十辆,进攻我驻防裴袁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一营,营长李丕功率部迎敌,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在战斗中,我军2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为纪念抗日烈士,博兴县人民政府于1945年12月建亭立碑于裴袁村后,后因亭年久失修塌落,于1978年移建于村东。裴袁纪念烈士亭于1982年2月被博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在亭前立“裴袁纪念烈士亭”石碑;2009年1月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兴县人民政府于同年3月在亭前立“裴袁纪念烈士亭”石碑。

2014年,裴袁纪念烈士亭重新修缮,亭呈方形,高5米,边长3米。砖木结构,四角攒尖顶。镶嵌石碑,碑高1.53米,宽0.7米。南面碑镌刻“浩气长存”四字;北面碑镌刻王建新撰文、贾怡斋书丹的记述裴袁战斗经过的碑文;西面碑镌刻烈士芳名。东面碑镌刻立亭的年月;亭四周以砖砌花墙围护,墙高1.8米,边长12米。

此外,发生在博兴县兴福镇大王桥村的王桥战斗,也是由李丕功指挥的。李丕功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前身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第5军成立于1937年12月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1940年9月,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3旅7团,团长郑大林、政委孙正,1营营长李丕功、教导员岳华,2营营长付子荣、教导员连东璧,3营营长陈乙斋、教导员张伯龄。

1941 年5 月12 日拂晓,驻博城、店子、沙旺据点的日伪军400 多人,在兴福集结的山东保安独立第八旅周胜芳部、十六旅成建基部、临淄王砚田部三路伪军600 人及日军两个中队,共计1700 多人,趁七团一营、博兴县大队及博兴县开辟新区工作团在大王桥、小王桥及附近村庄开展工作之机,于5月12日早晨,突然包围了大小王桥。

一营教导员岳华率一个班驻小王桥,县大队驻吴家庄,一营长李丕功指挥四个连和工作队驻守大王桥。12 时许日伪军发起总攻。岳华在炮火齐鸣、小王桥房屋烧尽、林木摧折过半的情况下,指挥战士弹无虚发,打退日伪军数次冲锋, 他壮烈牺牲,全班只剩3名战士撤回了大王桥。同时,县大队也撤回大王桥。黄昏,李丕功率一个排从大王桥东南方向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县大队和工作队突围,此战以少胜多,共击毙日伪军170 余人。




上一篇:江西0.65um混合纤维素水系滤膜新亚
下一篇:博兴纯化:“红色书吧”探索党员学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