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肤色的学问



众所周知,来自低纬度地区的人一般具有较深的肤色。一个可称为紫外线假说的简单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一个地区纬度越低,则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越强。为了抵抗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破坏,世代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就会进化出深色的皮肤。但是,此理论似乎并非铁律。

例如,在某些低纬度地区,如菲律宾、柬埔寨,人们的肤色并没有像热带非洲人那样黑;在某些中纬度地区,如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人们的肤色却偏黑。那么,这些反常现象挑战了紫外线假说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些反常现象反而进一步支持了该假说。例如,安第斯人的肤色之所以没有如紫外线假说所预期的那么浅,是因为他们居住在云层稀薄的高原地区,而稀薄的云层不利于吸收有害的紫外线。

然而,的确存在挑战紫外线假说的反常现象。例如,世代居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为何具有较深的肤色呢?面对此问题,美国加州科学院的雅布伦斯基、查普林这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假说,认为肤色差异的进化根源其实与人体皮肤健康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B与维生素D紧密有关。

根据这个可称为维生素假说的理论,人类皮肤之所以会变得更深,是因为人体中的黑色素细胞能够阻止阳光对维生素B的破坏。不过,人类也离不开阳光。这是因为,通过太阳光和皮肤细胞之间的化学反应,人体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于人体吸收钙以促进骨骼生长与强壮至关重要。显然,如果人们因肤色较深而不能充分接受光照,就会产生缺少维生素D进而缺钙的问题。

按照维生素假说,爱斯基摩人的皮肤之所以较深,与他们的饮食习俗不无关系。具体来说,爱斯基摩人的食物主要依赖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与北极熊。他们尤喜食这些动物的肝脏,而这些动物的肝脏富含维生素D。结果,阳光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好处对于爱斯基摩人并不重要,但光照会破坏人体中维生素B的成本依然存在,所以他们的皮肤较深,以阻止阳光对人体中维生素B的破坏。

一个成功的新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旧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能够解释旧理论可以解释的现象。维生素假说对人类肤色深浅与所处地区纬度关系的解释是:在低纬度地区,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证维生素D的合成,但却对人体保存维生素B十分不利。因此,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最终会进化成较深的肤色。在高纬度地区,光照不足有利于人体保存维生素B,但却对人体合成维生素D十分不利。因此,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最终会进化成较浅的肤色。总的来说,根据维生素假说,人类肤色的深浅变化其实是一个收益与成本的权衡结果。

值得强调的是,按照奥卡姆剃刀法则,成功的科学理论应该足够简单但同时又可以解释足够多的经验事实。就维生素假说而言,它还能够解释,包括非洲人在内的所有人种中,为什么婴儿与成年女性的肤色相较于成年男性更浅——这是因为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婴儿需要更多的钙,进而需要充分利用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成年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也需要大量的钙,因为在传统社会,女性在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要么处于孕期,要么处于哺乳期,而肤色较浅更有利于增强她们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另外,维生素假说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拥有深色皮肤的人迁徙到欧洲容易罹患佝偻病——因为他们容易缺乏维生素D。

人类肤色的学问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反常现象的出现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理论的认识,也常成为发展新理论的重大契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康哲药业创新药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中国IND申请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