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涨价行情凸显,但供给端影响力度或不及



  近日,多家维生素上市公司股价阶段涨幅明显,远超大势,例如维生素龙头新和成股价创出历年新高,花园生物周五涨停。维生素行业相关产品的涨价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根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今年以来,各类维生素产品涨幅明显,其中VD3年初价格95-100(元/公斤)涨至本周340-380(元/公斤)涨幅280%;维生素B1、VA、VE等都相比年初涨幅超过60%。而这种维生素集体涨价的情况,仍在持续。近一周内,多种维生素产品价格均在年内高点的基础上继续上涨。

  表:维生素各类品种年内涨价情况

  那么这些维生素产品价格能否持续上涨?影响各类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复杂多样,却逃不出“供需”二字。近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维生素产业上市公司,发现供给减少是推动影响维生素上涨的主因。

  VD3大涨280%,花园生物一季度利润为何反而下降?

  维生素D3无疑是今年维生素价格涨幅最大的品种。上市公司中,花园生物仅生产VD3唯一品种,同时在国内外VD3领域始终占据前三位之一,市占率40%左右。

  周五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花园生物,在被问及今年来VD3涨幅如此之大的原因时,花园生物透露:VD3涨价受多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供给端变化。新冠疫情带给维生素产业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使得上游生产厂商产量相比往年减少,同时国外近两周国外疫情愈发严重,多国封城封国,国外工厂停限产,促使国外市场报价大幅上涨,加之疫情期间运力紧张,物流成本增加,从而引导国内VD3价格波动。

  不过,与VD3大幅涨价矛盾的是,花园生物披露2020年一季报业绩盈利反而同比下降53.55% - 25.69%,花园生物解释,公司出口以欧、美国家为主(2019显示公司出口占比75%),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原料、产品运输以及春节后的全面复产造成一定影响。公司一季度维生素D3产品售价均价反而同比下滑,使公司利润下降。不过,一些机构预计,预计随着疫情的未来逐步减缓,VD3涨价对花园生物业绩呈正向推动作用。

  对于VD3涨价,花园生物坦言今年这一波涨幅不及2017年。据了解,2017年VD3涨价同样受益于供给端变化,当时受国内环保趋严和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厂出清,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持续的环保压力和成本压力下,新进入者壁垒较高,VD3供货紧张,最高位约为550元/公斤。随后VD3快速跌落,2018和2019年虽有波动,但价格趋势下滑明显。今年年初的这波上涨,供给端影响程度不及2017年,本周报价340-380元/公斤,价格达到历史7成水位,据花园生物透露近期有VD3供应商甚至报出700元/公斤价格。

  三大主要品种上涨带动相关公司受益

  VD3虽然涨幅较大,但在维生素各品种市场份额占比较小。VA、VE、VC是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三大主要品种,合计占比约65%。

  以VA为例, V A生产商新和成、巴斯夫、帝斯曼、安迪苏四家企业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帝斯曼的VA生产装置分布在瑞士、瑞典,巴斯夫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 安迪苏位于法国。新和成是国内维生素龙头企业,目前VA产能1w吨、VE产能4w吨粉、VD3 2000吨。

  记者投资者身份致电新和成,公司表示:维生素近期上涨主要是供给端间歇性收缩产能或限产所致,尤其是国外厂商。主要是巴斯夫VA装置检修,目前保持低开工率,且2020年下半年计划停产。除此之外,外媒报道称帝斯曼预计2020年1季度瑞士工厂减产20-25%,不排除影响至二季度。相比2017年国内环保趋严,国外巴斯夫火灾停产(2017年10月巴斯夫德国工厂火灾,柠檬醛、VA停产,直接影响VA供给60%),新和成坦言目前维生素供给紧缺的情况没有2017年严重。

  近日,新和成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盈利同比增长70-90%,主要受益于VA、VE、生物素、蛋氨酸等产品上涨。除供给端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对于不确定性的担忧也使行业显现出一定的主动补库存行为,推高的产品销量。在解答一季度业绩影响因素时,公司表示:多品种维生素供货降低了单一品种的经营风险,因此一季度业绩表现较好。

  另外,VA业务占比略多的金达威,因为维生素A及辅酶Q10原料产品价格上涨,今年一季度预增30%-80%

  供给减少是推动维生素上涨的主因

  与维生素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供给减少是推动维生素上涨的主因。而从需求端来看,维生素主要应用领域为饲料、医药、食品等行业,分别占比48%、30%和22%。可以看到饲料所用维生素占比近乎其二分之一。尤其是VA,饲料需求占比达84%。2019年由于受到猪瘟疫情影响,维生素需求减少,下游客户库存处于低位。近日猪肉价格大涨养殖盈利丰厚,由此生猪补栏复养的热情提高,养殖业对饲料的当期需求具有持续性,由此对维生素需求增加。




上一篇:科伦药业4款新冠病毒预防及治疗药物研发新进展
下一篇:ACSNano:研究人员设计多肽治疗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