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



目的 探讨多种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BP、D-D、NSE、S100-β水平及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

结果 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100-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100-β联合检测诊断脑卒中的准确率为93.00%(93/100),灵敏度为96.00%(48/50),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诊断脑卒中的漏诊率为4.00%(2/50),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100-β、MBP、D-D水平较高,NSE、S100-β、MBP、D-D联合检测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提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脑卒中的参考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残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时期,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会随病理变化而发生规律性改变[1]。本研究选取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D-二聚体(D-Dimer,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与S100-β生化标志物作为检测指标,探讨各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99±4.50)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8.90±5.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排除标准:并发心脏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脑出血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病者。


1.3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6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半径为8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罗氏Cobase 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水平;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英国DENLEY-MK-2),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及S100-β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标志物水平


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100-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


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100-β联合检测诊断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诊断脑卒中的漏诊率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注:与各指标单一检测比较,aP<0.05


3 讨论


CT为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其对早期脑卒中诊断敏感度仅为38%左右,MRI及基于MR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虽可提高早期脑卒中诊断敏感度,但价格昂贵且耗时长,并不适合动态观察[2-3]。因此,寻找对脑卒中敏感度高的生化标志物对提高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非常必要,对疾病的早期治疗可提供指导作用。





上一篇:清正教风孕育吴家山三中教育集团“廉”力量
下一篇:内部交易披露:彪马生物技术10月5日披露持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