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22亿!美国巨头罕见低头认错,中国科技史迎



刚刚,美国巨头罕见低头认错,向中国公司和解。

中国科技史迎来震撼一幕。

耗时3年的“中国基因测序公司华大智造在美专利纠纷案”近日终于尘埃落定!

华大智造不仅打赢了美国官司,还让“嚣张跋扈”的美国测序巨头因美纳(Illumina)低头认错和解,向华大智造方面支付3.25亿美元(约22亿元人民币)的净赔偿费。

根据华大智造表述,双方同意,未来3年,在美国境内将不会就专利侵权以及违反美国反垄断法或不正当竞争起诉对方及其客户,不对现有测序平台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

华大智造胜利,标志着,华为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真正站了起来。

华大智造与因美纳纠纷,还要从几十年前的一个新发现说起。

这个新发现,名叫基因测序。

DNA被誉为“人类生命密码”,所谓基因测序,就是解密DNA,获得目标片段碱基排列顺序。

该技术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沃特·吉尔伯特与老朋友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77年发现,由此打开了人类对基因测序探索的大门。

此后,基因测序开始成为国际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技术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围绕“第二代基因测序”的产业链随之出现,包括:测序仪、试剂耗材、试剂厂、服务商等。

今天,故事的主角之一,美国测序巨头因美纳就是把“第二代”技术带向商业化的佼佼者。

这家公司1998年在美国成立,起初主要从事基因芯片研发,直到2007年收购测序系统企业Solexa,才正式投身基因测序产业。早期他们被认为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企业。

引入资本走向快节奏后,因美纳开始注重边界扩张,通过投资、并购,把盘子做大。他们的发展理念也从注重研发,走向“买买买”,不断巩固专利壁垒,以建立强大的护城河。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看到“某个企业里面有需要的专利技术,直接用钱砸成一家人。”遵循上述操作策略,因美纳用十年时间垄断了全球基因测序的上游(测序仪),市占率超过70%

卡住上游,无异于“卡住脖子”,不管是中游,还是下游,都要看因美纳的脸色。

随着医学与科技的结合愈发紧密,基因测序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涉及肿瘤诊断及治疗、科研服务、生育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牧业育种、司法鉴定等等。

尤其在一些重大疾病治疗层面,很难离开基因测序,也为因美纳带来巨大的市场与财富。比如其推出的测序仪系列产品,便宜的要2万美元,贵的要100万美元。

试想,一个上游的测序仪都有如此高昂的售价,传导到中下游加上几层价,到终端消费者手中,测试一次,价格难以想象。有医学人士曾在社交平台透露基因测序服务之一的基因检测收费一般在4500元—6800元左右,具体还要看项目类型,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标准。

全球科技创业“领袖”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确诊为胰腺癌,医生曾断言他多活1年的几率不足10%。他却多活了7年,原因是乔布斯通过基因测序辅助治疗,先后花了约10万美元。

由此,基因测序被认为是“只有富豪才能买单的产品”。

那么,基因测序上游的测序仪是不是很难攻坚?

答案并不是。

但因美纳靠技术垄断与专利卡住了中下游,赤裸裸的赚钱。

他们的赚钱能力达到什么地步?

数据显示,2021年,因美纳卖掉3200多台测序仪,带来7.34亿美元收入。卖试剂耗材(试剂盒、测试板、流动槽等)带来29.11亿美元收入。综合业务从中国捞走5.02亿美元。

比起一年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因美纳在资本市场的资产增值速度更为夸张,公司犹如坐上“火箭”,股价翻了80倍,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于中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基因测序在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有一个科技公司站了出来,他叫华大智造。

华大智造由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汪建在2016年创立,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主要从事测序仪、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汪建二度创业的初心是逐渐打破国外封锁,让基因测序普惠中国老百姓,”实现先天无残、天下少病;该检测的一个不少,可避免的一个不多。”

实际上,华大智造的起源与一次跨过收购有关。2013年,华大集团收购美国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为华大智造进军基因测序产业打下了基础。

正是收购CG,引来了因美纳的纠缠。




上一篇:大丰银行:6月12日外汇分析及投资策略
下一篇:2028年中国琼脂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