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官兵跨领域学习成才,解码一个场站的人才



引导官兵跨领域学习成才,解码一个场站的人才

规则突变,徒弟夺冠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李芊卓 冯 磊

比武在即,规则突变。

连续 6 年夺冠的师傅无缘赛场,毫无准备的徒弟临时出场,竟然勇夺冠军。

不久前发生的这件事,在海军航空兵某基地广为流传。

当时,基地组织岗位练兵比武。某场站航材股一级上士周来成对夺冠信心十足——在航空器材快速收发和干燥封存这一领域,他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

谁也没想到,比武前 3 天,场站突然接到通知:参赛规则由原来的指定选手改为随机抽取。结果,周来成没抽到,他带的徒弟杜英宁抽到了。

中士杜英宁来到航材股仅有两年,此前没参加过任何比武竞赛。但师傅周来成对自己这个徒弟充满信心,场站领导对杜英宁的实力也心中有底。

比武那天,杜英宁走进考场,从考官手中抽取考题。比武中,各种 " 意外情况 " 纷至沓来:刚刚找到货柜,就发现账物不符、计数文件不齐、器材外观损坏……每一个情况都很刁钻,非常考验航材保管员的应变能力。

" 每一个器件都要按照航材收发程序处置,切不可一味求快…… " 杜英宁想起师傅的指点,静下心来认真核对账物。最终,杜英宁以高分夺得第一名,干燥封存用时还打破了师傅保持的纪录。

杜英宁不负众望!消息传来,场站官兵欢欣鼓舞。熟悉这个场站的人都知道,师徒接力夺冠的背后,是该场站近年来对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他们引导官兵跨领域学习成才,在保障实践和大项任务中探索培养适合多型保障任务的 " 多面手 " 人才队伍。

初夏时节,记者深入采访该场站,解码他们的人才观。

解码一个场站的人才观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李芊卓 冯 磊

引导官兵跨领域学习成才,解码一个场站的人才

官兵展开对空通信车。冯磊 摄

官兵还是那些官兵,为何短短几年就从人才匮乏到人才济济

——每个岗位都能出人才,每项工作都能育人才,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

谈起如今人才济济的可喜局面,海军航空兵某基地某场站站长郭震既欣慰又感慨:几年前,情况可不乐观。那时候,人才屈指可数,完成任务捉襟见肘。

一次,场站组织飞行保障应急演练。面对接踵而至的 " 意外 " 情况,官兵们手忙脚乱,演练以失利告终。

" 说到底还是缺人才!" 讲评会上,有人说是因为老兵退伍后青黄不接导致的,有人认为是岗位缺编无法补充技术骨干形成的,还有人觉得一些岗位不需要那么多人,所以没有进行合理分配……

那段时间,郭震常常夜不能寐。如何尽快培育人才,成为他和班子成员讨论最多的战斗力建设问题。

那年,他们执行某战机飞行保障任务,急需油料化验、汽车驾驶等多类人才。接到任务,场站领导压力很大,感觉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没办法那就想办法,任务来了,硬着头皮也得上。没想到,还真逼出了一个好办法——针对任务部队保障需求,各保障单元采取 " 分批次协同保障、分机型伴随保障、分类别混合保障 " 等办法,竟高标准完成了保障任务。

胜利归来,该场站领导没有庆祝,却开起了反思会:为什么以前总觉得无人才可用?关键是没厘清什么是人才,场站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结果,在培养人才时,一味把 " 高精尖 " 作为标准,用这种人才观去培养人才,因而走了岔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场站党委鲜明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工作,为推进场站保障能力作出突出贡献,就是场站需要的人才。

党委育人理念的变化,带来了人才培养新景观。" 过去觉得只有少数尖子是人才,如今感觉人人都能成才!" 郭震告诉记者,消防班班长刘子铭以前不服管不好管,但领导没有放弃他,不仅主动靠前做工作,还将他从驱鸟班调到了适合他的机械班工作。到新的岗位后,刘子铭很快展现出了组织能力强等特点,当上了副班长、班长。去年底,刘子铭所在班因完成任务出色,集体受到嘉奖。

" 过去觉得特殊岗位才能出人才,现在发现每个岗位都能出人才。" 战士陈本帅对此感触很深:作为一个普通电工,他 10 多次完成重大保障任务,被评为年度 " 保障之星 "。

" 过去一接到任务就找上级要人才,如今每项工作都能育人才。" 气象台台长孙健介绍,为了在工作中培育人才,他们探索创新培养模式,由当日值班员任评委,其他预报员区分红、蓝两个阵营,针对掌握的数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双方针锋相对进行对抗,有效锻炼了预报员的业务素质。

排长卢志贤毕业不到一年,就已达到独立值班水平,培养周期较以往大幅缩短。




上一篇:教育部: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推进“四新”建设提升培养质量
下一篇:推进“四新”建设 全方位改革人才培养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