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70载我国外科界泰斗吴肇光教授:帮助病人并



摘要:在吴肇光看来,将病人本人作为主导,将疾病作为次要,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实现不断的超越。

从医70载我国外科界泰斗吴肇光教授:帮助病人并

今天是第二届“中国医师节”,中午时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献礼医师节。从医70载的我国外科领域泰斗吴肇光教授,为年轻医生上了一节“忆从医之路”,“很多时候,临床不是没有办法,而是看自己肯不肯动脑筋替病人想办法”、“我们要做受病人欢迎的医生,同时也要感念帮助完成手术的许多幕后英雄,包括麻醉、重症医学等,没有他们的协力合作,我们无法实现成就。”

“作为炎黄子孙,我总归要回来的”

在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先后就读的青年吴肇光,于美国新泽西成为优秀的外科主治医师,但当听到大洋彼岸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几乎没有犹豫,“作为炎黄子孙,我总是要回来的,这里才是我的家!”

从医70载我国外科界泰斗吴肇光教授:帮助病人并

95岁的吴老依旧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说白了,美国多你一个医生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我们的新中国人口多、病人多,需要医生去熟练实践,我们的同胞需要我们来呵护健康。”他回忆那大半个世纪前的选择,将要归国时,“神秘人物”甚至登门拜访,高薪留人,但这一切没有阻碍他的急切盼望回家的脚步。

1957年吴老冲破层层障碍,来到上海中山医院。“说实话,当时国内已有所发展,相比我出国时的技术落后,已有大幅改观。但由于沿袭传统的关系,一些地方仍较为墨守陈规。”基于这样的情况,吴肇光率领团队开展一系列全新技术。

“有时不是没办法,只是肯不肯动脑筋想办法”

吴老在中山医院一呆就是大半辈子,中山的精神讲求“以病人为中心”。那么,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吴老在演讲中提及,“在国外学习这些年,他山之石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说许多医学领域国外同行走在前面,这并不是他们的技术比我们高明多少,而是思考的观念和想法。”在他看来,将病人本人作为主导,将疾病作为次要,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实现不断的超越。

从医70载我国外科界泰斗吴肇光教授:帮助病人并

吴老忘不掉上世纪50年代的病人:那是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实验时用嘴巴吸烧碱,一不小心吸过头,导致整个食管烧坏闭塞,无法吃东西。当年的外科才俊,为病人做了胃造瘘,但橡皮管用一段时间就会烂,需要换。病人无奈每过一阵子就到医院来住几天,换管子。

“其实再换下去也不错,但作为医生,我觉得应该根据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减少病人痛苦,尽量地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直换管子,太苦恼了!”吴肇光想,当时已有将肠子和胃拉上来在颈部做吻合的手术,既然可以吻合到锁骨,何不再拉上来一点?这样他就可能正常吃东西,肚子上也没有洞,比较像个人样了。”这次之后,外科团队先后为数位类似病人实行全新的手术,效果十分好。“所以我觉得治疗疾病,缓解病人病痛并不是一定没有办法的,而是你肯不肯动脑筋替病人想想。”

“别小看手术拉钩,学习是一切的开始”

“我回国以后,接触了很多年轻医生,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外科医生没有机会开刀,只能拉拉钩。”吴老澄清了这种认知,“其实开刀只是治疗的一个部分,不等于全部。拉钩本身也是学习,不要以为让你站着跟木头人一样,其实做手术第一步就是要学习。学习了有经验了,看到别人怎么做了,才能利用机会为自己未来怎么做奠定基础。”

从医70载我国外科界泰斗吴肇光教授:帮助病人并

针对部分年轻医生的“急躁病”,吴老举了一位外国同行的例子。叙利亚裔青年马海德,他从美国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就再也没走。他深入农村,帮助澄清麻风病的治疗误区,历经数年,非但治好了麻风病人,更改变了基层对麻风病的看法,帮助麻风病人恢复了自尊人格。每当有人去采访马海德,“你是哪里人”时,他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奉献的马海德是我们的榜样,作为土生土长的祖国人民,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人民服务,非要跑到外国去呢?”演讲时,吴老的一句反问赢得在场掌声连连。




上一篇:消除孩子恐惧心理 国内首部儿童就医系列绘本《
下一篇:大学生整形美容调查:超3成想整形美容,超8成担心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