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鹿邑明道宫:道始于此



世间万物的根源是什么?天下万物共存共荣的依据是什么?古往今来,东西方出现多位灿若星辰的思想巨匠,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万物之始。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苦县(今周口市鹿邑县),中国哲学鼻祖老子诞生于此、传教于此、升仙于此,行至函谷关时将自己关于宇宙、阴阳、制度、人生的思考浓缩进五千余言,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贯穿天地的大法则,将“道”这一概念贯穿《道德经》始终,为后人开启“众妙之门”锻造文字密匙。

老子文化,根在鹿邑。在鹿邑这片古老又神秘的土地探寻老子文化,自然少不了拜谒明道宫。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的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唐时,以升仙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虽后多毁于战火,但对明道宫的城湖秋月,自古以来就有诗句记载,前有“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的质朴赞叹,后有“搔首白云连紫气,溶溶宛在水中央”的赤诚歌咏。如今明道宫景区以鹿邑县城紫气大道为界分为两部分,紫气大道南为弘道苑,北为明道宫,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景区内主要有弘道苑、众妙之门牌坊、迎禧殿、玄元殿、文昌阁、藏经阁、享殿、升仙台等建筑构成。

能知古始,是为道纪。作为海内外最大的弘扬老子思想的宣传基地,如今,人们追老子足迹行至鹿邑明道宫时,踏青色方砖,听风铃阵阵,可领仙人神韵。捧一本《道德经》,细细品读,感悟着中国乃至世界大化流行之大成,体会着老子思想至今在中华沃土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亦人亦神 被褐怀玉

正值晌午,记者一行漫步至明道宫门的甬道两侧,在甬道后方的拱桥上,一位男子正虔诚地对着四方行跪拜之礼。据了解,在明道宫,当地人对于跪拜老子这一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因为在当地人心目中,老子既是一位圣人,又是一尊神。“或许在政治家眼中,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保佑我们的老君爷,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慰藉。”该男子说。

关于老子亦人亦神,历史也有迹可循。东汉晚期,曾任陈国宰相的边韶作《老子铭》,文中称:“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这里把“道”与“老子”合而为一,将老子神化为最高天神。后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绵延流长,流传至今,明道宫的一砖一瓦、一处一角,都涵盖着老子“道”学思想的传奇故事。

行至明道宫历史上一座古老的宫殿——迎禧殿。史书记载,宋真宗到太清宫朝拜老子后驻跸明道宫,就在此殿内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朝政,决策大事。因为有皇帝曾在此居住过,鹿邑的老百姓直到今天仍把明道宫称为“东皇城”。明道宫原为紫极宫,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皇帝亲自来鹿邑祭拜老子,就住在紫极宫中的迎禧殿里。一次夜游时,宋真宗思绪万千,当即提笔挥毫写下了“明道宫”三个字,意为彰显道德、真理的地方。宋真宗为这座宫殿取明道宫之名,表明了其对老子思想真谛的贯彻。

越过以《道德经》语意而取的崇道亭、尚德亭、抱朴亭、守素亭,便来到了以青石为基、汉白玉为栏的八卦台。据当地人介绍,八卦台围栏上的图案,是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时使用的法器。栏杆的三层设计,代表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宫内的两颗皂角树也常为当地人津津乐道。人们认为,老子讲求阴阳和谐与统一,宫内这两株皂角树一株为阴,一株为阳。一个挺拔向上,一个悠悠下垂;一个跃跃欲试,一个含情脉脉;一个犹赳赳武夫,一个如窈窕淑女,俨然一对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恩爱夫妻。西边的一株“女树”每逢春天便繁花似锦,到了秋天却无果实可采;东边的一株“男树”则春天无花无卉,到了秋天却果实累累,真切地印证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穿过八卦台,眼前这座恢宏的大殿就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复建的玄元殿。玄远殿是明道宫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拜老子为始祖,尊老子生地鹿邑为其祖庭,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后人就建玄元殿予以纪念。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从这里孕育产生并发扬光大的。”听闻明道宫导游的讲解后,玄元殿内的一座老子青铜坐像引人侧目。只见老子手拿如意钩,衣带飘逸,上饰有仙鹤寿桃和商周青铜器常用的变形龙纹,其安详飘逸的神态让人联想到老子在《道德经》中写下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其坚持的无为之道,在当时虽知者甚少,作为圣人还是要被褐怀玉,坚守正道,坚守行道。而今,圣人怀中揣着的“美玉”已被世人熟知并沿用,身披粗布的老子那内心曲高和寡的郁闷情绪也应一扫而光了吧。




上一篇:赣南一附院邱传珍: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开拓赣州
下一篇:一文读懂慢性肾炎,守护好你的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