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医疗社会史在中国



近年来,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对医疗社会史问题日渐关注,医疗卫生等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医疗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优秀论著不断涌现,相关刊物陆续创立,有关问题的探讨日益深入,在当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为凝聚医疗社会史研究相关学者,深化相关议题的研究,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深度交流,搭建共建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7月3日-4日,由中国社会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成功联合举办了“‘医疗社会史在中国’——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

大会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专家学者,左起:余新忠、胡成、张大庆、王新生、常建华、王振国、黄家友

大会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专家学者,左起:余新忠、胡成、张大庆、王新生、常建华、王振国、黄家友

本次大会反响热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等107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学者的热情参与。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大会共有234人次通过线上或线下与会的形式,参与、出席了本次大会。
专家致辞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教授,“中研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席教授、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梁其姿先生,中国科技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大庆,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郑金生发来贺信,均对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首届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且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规模和意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新忠主持开幕式,党委书记黄家友出席开幕式。
王新生副校长首先问候和感谢远道而来莅临会议的诸位专家学者。此外,他结合此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卫危机现实,充分肯定中华中医药文化及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并指出该学术委员会的创立在中国医疗史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南开史学的学科建设也将发挥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希望跨学科视野下开展起来的医史研究能够借助这一学术平台,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医史研究力量的整合和交流,促进医学与人文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南开大学医学、史学发展的新格局。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

梁其姿先生线上出席大会开幕式,她充分肯定了南开大学在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的当下召开如此规模的医疗史大会的意义。梁先生强调医史研究与其他专史的紧密关系,认为好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一定是跨学科、跨文化的,必须结合政治史、社会史、制度史来展开,要照顾不同的文化面,如身体史、性别史、社会阶层史、族群史等。新冠疫情也提示大家,不仅要关注医学知识与公共卫生政策,也要考虑各类信息传播对疫情防控的影响,更多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她表示,这次会议充分显示近年来国内医疗社会史的蓬勃发展,也展现了在余新忠教授多年的努力开拓之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中国医疗社会史领域中的领导角色。
张大庆教授指出,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医学研究队伍的进一步壮大。他指出,社会史研究的引入扩展了医学史研究的领域,社会历史学、人口史、人口统计学、医学社会学均为医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研究动力,有助于挖掘医学史的多重面相。20世纪中期以来,在医学人类学、语言转向、文化转向等新兴研究的影响下,医学史研究出现新的转向,自下而上的历史书写范式、数字历史的发展等都对医学史研究的新转向提供思路和借鉴。
常建华教授表示,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是继近代社会史、慈善史之后成立的第三个专业委员会,对其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医疗史学者在新冠疫情之下用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社会所作出的努力,并坚信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推动我国医疗社会史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史学会将一以贯之地支持医疗社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并期盼医疗社会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社会史学会增光添彩,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史的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贡献力量。
郑金生因年龄等原因无法亲临大会,向大会发来贺信(余新忠教授代为宣读)。郑先生表示,只有内、外史结合,才能完整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他充分肯定了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的重大学术与社会意义。他指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医学、疾病、公共卫生等受到全社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医疗社会史研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对其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成立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既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顺应当下社会各界渴求了解历史上的疾病、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社会诉求。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间充分交互意见,突破畛域之见,是促进内外融通的有力途径。

余新忠教授代读郑金生贺信




上一篇:骨科、血管外科……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专家
下一篇:震惊我!这10所院校的报录比竟然接近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