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咨询:医美行业研究洞察(上篇)



  

正略咨询:医美行业研究洞察(上篇)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当前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下,医美市场将加快行业洗牌的步伐。

  本文正略咨询将全面剖析医美行业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状况、产业链及行业发展困境,并对医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医美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

一、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特性与发展历程

  01、医疗美容行业定义与特征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或再塑的美容方式。医疗美容主要类型有:手术类及非手术类(微整形类)。

  手术类按照人体部位划分为五官、美体、皮肤、口腔等,以眼睑整形术、隆鼻、丰胸、瘦身等为常见项目;非手术类以玻尿酸、肉毒素注射、美白、脱毛、祛疤等为常见项目。与医疗美容对应的是生活美容,包括美妆、护肤、美甲、塑身等,两者以是否破损真皮层为区分标准。

  02、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整形手术最早始于1929年,而后我国医美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49-2008年):194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国内首次设立整形外科,标志着我国医美行业的起步;1994年“医疗美容科”被正式列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2002年我国首次定义“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和基本准入标准。这一阶段中国医美行业逐步建立,但技术较为落后,产品以进口为主。

  2.起步期(2008-2014年):2008年我国首家玻尿酸制药企业华熙生物于港股上市;2009年医美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成立;2013年医美APP,如美呗、悦美、新氧等相继出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美”模式逐步形成,促进医美知识广泛普及,培养潜在客户,提升行业透明度。

  3.发展期(2014年至今):新氧、悦美等医美平台完成多轮融资,“互联网+医美”模式逐渐规模化,但因政府对民营医美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医美行业乱象加剧;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出台《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整顿医美行业,行业规范程度有所提升;2019年4月中国首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于美股上市,标志着中国医美行业发展成熟;2019年11月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医美共享医院——北京联合丽格第二医美美容医院成立;此外,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部分省市积极部署开展“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工作,未来医美行业监管有望趋于全面化、常态化。

一、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状

  01、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

  2013-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医院诊疗人次持续上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医美机构大量涌现,伴随网红文化的不断传播,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扩大。

  2018年起,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22.2%。预计2020-2023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将持续下降,但依然会以高于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可达3115亿元人民币。

  02、医疗美容行业竞争格局

  医美项目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以及消费个性化的特征,导致连锁医美机构医疗项目及运营经验难以跨省复制。同时,伴随市场运营成本的提升,医美机构经营者更倾向于开设中小型机构。因此,我国医美行业集中度低,呈现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

  目前按机构体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大体量机构、中小型机构以及小微型机构。大体量机构多为连锁机构,包括大中型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多种形式。中小型机构包括医院和门诊部两种形式。小微型机构包括门诊部和诊所两种形式,各类黑诊所也常出现在这类机构之中。

  此外,我国医美行业以民营医院为主导,相比于公立医院,市场规模更大。2017年民营医美机构收入规模达796亿元,是公立医院的4倍,并且其市场规模仍在不断增长,预计2022年其收入规模或达公立医院的6倍。

  根据《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艺星医疗美容、新三板公司柏荟医疗、华韩整形以及伊美尔等公司以超5亿营业收入的规模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其中“新三板医美第一股”的华韩整形,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19年其营收为8.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5%,归母净利润从2013年的14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7368.6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3.59%。

  03、医疗美容行业市场潜力




上一篇:【浦人医·健康】健康知识月月讲之关于荨麻疹的
下一篇:ReFa镍超标金稻侵权 消费者呼吁加强美容仪市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