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起跑“加速度”專家:再生醫學或成下一個風口



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 為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6日,由《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主辦,上海鬆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領跑者系列直播”第一期正式開播。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上海鬆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莫秀梅、上海趙洪升律師事務所主任趙洪升律師等嘉賓圍繞“下一個風口: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這一主題展開探討交流。

傅大煦:從跟跑到領跑,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

今年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形成基本框架之年,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領域,上海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上海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上海正全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起跑“加速度”專家:再生醫學或成下一個風口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以《生物醫藥產業從創新跟跑到領跑的飛躍》為題,進行了主旨分享。他表示,從2019開始,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領域起跑就是“加速度”!據國家藥監系統的數據,2019年,上海有4個1類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獲批品種佔全國獲批總數的1/3!

“上海在提升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能力、吸引優秀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等方面逐步得到完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傅大煦指出,不管是生物醫藥的研發上市、生物材料的國際專利申請以及牽頭生物醫藥國際標准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傅大煦認為,再生醫學領域將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國內首個創新藥在美國上市,這就預示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從跟跑、並跑走向領跑,我也期待國內更多的創新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產品能夠走向世界,造福全球、造福全人類患者。”

何紅兵:領跑藍海市場 期待參與行業標准制定

“以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為特征的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產業,具有在不添加細胞生物活性因子的前提下誘導人體損傷或缺失的組織或器官再生的能力,可廣泛用於骨骼肌、韌帶、跟腱、平滑肌(如動脈、食道、尿道等)的重塑再生,而達到功能和結構完美愈合的目的。”

直播中,上海鬆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教授以《軟組織誘導性靜電紡醫用植入物引領國際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產業的基本要求》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該技術在全球具有千億級以上的藍海市場。

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起跑“加速度”專家:再生醫學或成下一個風口

上海鬆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教授

“在軟組織誘導性靜電紡植入物領域我們領先美國至少十年。”何紅兵透露,鬆力生物該技術在去年獲得美國專利授權之后,今年3月10日,又獲得了歐洲專利授權,其商業秘密保護體系正在建設過程中。

目前,軟組織誘導靜電紡植入物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各先進國家都把其列為創新新興領域、標准的優先次序還沒確定、全球協調仍不確定。何紅兵指出,一個企業在行業中是否處於領跑地位,關鍵看是否參與標准制定。“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建立標准,保証產品使用者的安全,保証產品的功能,這是一個建立共識的過程,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2018年,上海市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成立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通知。隨著上海對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的逐步推進,何紅兵相信,上海的醫藥行業發展將邁上新台階。

莫秀梅:靜電紡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的臨床應用,廣泛且無限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莫秀梅教授以《靜電紡納米纖維支架材料臨床應用國際進展》為題,圍繞其臨床應用展開交流。

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起跑“加速度”專家:再生醫學或成下一個風口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莫秀梅

莫秀梅教授表示,高分子溶液在高壓靜電作用下射流形成納米纖維,用平板、棒狀接收裝置就可以分別得到膜狀、管狀支架。另外,還可以通過特殊裝置得到加捻紗線、以及將短纖維冷凍干燥得到塊狀纖維支架,或是取向的、有序排列的納米纖維。




上一篇:不放过漏洞不留下隐患 我省各地开展查漏洞补短
下一篇:生物医学信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