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尊重事实,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科学尊重事实,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他的名字曾因为小学课本上的一篇作文,被几乎所有中国人熟知。这篇课文叫《一定要争气》,里面讲述的就是他上中学以及在比利时留学时刻苦学习的故事。
但是,鲜有人知的是,正是因为这位老人的呕心沥血,中国人早在1981年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克隆鱼,比举世瞩目的“多利羊”早了整整15年。这个实验震动了世界,开创了人工培育新品种的新方法,也为发育遗传学创造了一个先例。
而开创并主持实验的这位老人,也因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他就是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童第周先生。童第周先生在实验室
1980年,就在童第周院士去世后一年,由他主持撰写的论文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细胞质配合而成的核质杂种鱼》以中英文发表在当年第4期出版的《中国科学》杂志上。论文报道了中国成功获得具有“发育全能性”克隆鱼的消息。这是世界上报道的第一例发育成熟的异种间的胚胎细胞克隆动物。
1981年,中国科学家继续童第周的研究,再次用成年鲫鱼的肾脏细胞,获得了三倍体的克隆鱼,并发育成成体,证明成年鱼的体细胞也可以去分化和再程序化,具有发育成个体的全能性。研究论文发表在1986年的《水生学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报道体细胞克隆动物。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培育出的第一条克隆鱼比1996年轰动世界、诞生在英国的克隆羊多利整整早了15年。
青年时代,童第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多次拒绝耶鲁大学等一流名校的邀请,放弃优渥待遇回祖,献身祖国的现代科学事业,成为现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思想要奔放,工作要严密”,这是1979年童第周先生在临终前20天,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送给中国青年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童第周终其一生的治学之道的最好总结。
今天是童第周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特转发上海卫视纪实栏目《大师 · 童第周》纪录片,作为对前辈学人的怀念。大师 · 童第周
THE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科研人员招录
下一篇:陈根:生物钟,由什么来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