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



高考越来越近了,学生复习也已接近尾声。接连几天,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地理、历史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考前复习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期,来看看生物老师的备考建议。

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

一、归纳题型 总结方法 有效增分

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

1、高考生物总分 90 分。

从试题结构上看,其中,客观题有 6 道共 36 分,考查知识点分别为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必修一第 1-4 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必修二第 3-4 章)或变异、育种与进化(必修二第 5-7 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第 2-3 章);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必修三第 4-6 章)。其中,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可能会涉及 2 道选择题或有 1 道用于考查细胞代谢(必修一第 5 章)或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一第 6 章)或考查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分析。

主观题有 5 道共 54 分,含 4 道必修题与 1 道选修题。必修题依次考查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规律与变异。每道题均有联系实验设计考查的可能,实验考查通常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进行结果和结论的分析。自 2017 年以来,实验设计联系遗传规律及变异考查的频率明显提高。选修三现代巴西vs瑞士让球 专题前几年较多考查基因工程,近两年逐渐考查细胞工程,偶有考查胚胎工程,2020 年全国二卷甚至考查了生态工程。

2、各类题型以及易错点

从题目呈现形式上看,生物学科的客观题分为两类:一类题干简洁,文字描述较少,知识点通过选项呈现,解题时需提炼每个选项的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从而判断正误;另一类题干信息相对较多,名词新颖而陌生,选项多联系题干信息而呈现。初次读题时没必要过于纠结题干信息,否则费时且毫无方向,需结合每个选项,针对性回到题干找支撑信息,再判断选项描述有无关系错配、无中生有等错误。另外,选择题均需使用排除法、比较选择法以提高正确率,否则在个别选项中易因考虑不全或信息获取遗漏而错选。采取先排除肯定不选的选项,剩下选项进行比较,反复推敲有助于更深入地思考与分析,即 " 挑刺 " 中进一步思考选项考查的知识点及存在的问题,每个选项的判断均要有依据,不能为了节约时间只看部分选项或凭感觉作出选择。

主观题从设问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填空类与描述类。其中,描述类又可分为原因类、理由(依据)类及实验设计类。主观题中描述类答案丢分较多,或是因为没能准确分析考点、题目信息获取不到位而错答,致使答案不完整而丢分,也有可能因为描述不规范、有歧义而被扣分。

其实,生物学科的描述类答案生成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的。如原因类题型,题目往往给了某个条件,让解释某个现象的原因。如 " 密闭容器中某植物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 O2 浓度上升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 "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O2,故 O2 浓度上升 "。错答原因在于条件获取不完整,只考虑到光合作用产生 O2,而忽略了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消耗 O2,所以答案中没有体现得分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有氧呼吸速率,产生 O2 量大于消耗 O2 量。总结原因类题型的答案生成思路是这样的:找到题目提供的条件(密闭容器中某植物光合作用,隐含了同时进行有氧呼吸),找到最终要解释的现象(O2 浓度上升),思考条件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即可呈现得分点(密闭容器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 O2 的联系是光合作用产生 O2。有氧呼吸消耗 O2,合成与消耗同时进行,O2 浓度上升即光合作用产生 O2 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 O2)。目前,同学们对于原因类题型还会答案不完整而丢分,多是对于 " 条件 " 与要解释的 " 现象 " 之间的关系构建不完整,关系描述出现跳跃或没有最终去解释题目要求的现象(如只解释光合作用速率大于有氧呼吸速率,没有描述 O2 的关系)而丢分。

3、考前训练这样进行

在最后这段时间的训练中,同学们可以以第二部分的方法为例,对描述类题型形成一条清晰的分析思路,加强描述类答案生成的训练。同时利用好标准答案,研究答案的得分点以及得分点的生成依据,反思漏答或错答的原因,然后继续训练,进一步查错的同时巩固解题方法。

结合以上题型分析,同学们可以从自查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能否熟练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在后期训练中强化用方法解题的意识。生物学科的答案生成是有理有据的,针对性获取题目信息并结合信息答题,而不要凭感觉、想当然地答题,避免因答偏、漏答而丢分。




上一篇:人类还能在地球生存多久?答案让人害怕
下一篇:致病毒“免疫逃逸”?这个锅新冠疫苗可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