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上海大都市圈”会有多大想象力? ∣交



【MBA中国网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0在近期百家争鸣系列课程中,陆铭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建设上海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上海都市圈建设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上海正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所看见的上海是真正的上海吗?陆铭教授从实证角度为你剖析“上海大都市圈”会有多大想象力?

陆铭

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吗?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与否如何判定?首先我们以美国为例子进行说明。美国的GDP分布主要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组成的都市圈,再组成的城市群占有了美国GDP的一半,例如在美国东部有几个点,西海岸有旧金山、洛杉矶这样的地方。看上去美国的GDP分布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的,那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美国经济在区域间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在一个国家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是高度不平衡的,那么在没有户籍制度的国家,人口可以自由流动的,你会怎样选择?人总是从收入低的地方流到收入高的地方,从工作机会少、失业率高的地方流动到收入高的、机会多的地方。什么情况下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会趋于稳定的状态?是当每个地方收入水平差不多时候,否则你就一直会流动。

中国梦是一个人均概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一个人均概念。区域间差距的缩小是人均概念,所以今天我们碰到两个相互冲突的概念。一个是我们在经济学意义上真正的平衡发展,其实这是人均概念。

如果你认为美国经济是地区间的不平衡,是因为这个平衡概念是一个不够专业的概念。其实,它是一个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均匀分布的概念。你认为是不平衡的,是因为你使用的概念是均匀分布概念。

掌握集聚中走向平衡,就掌握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髓。平衡和均匀的概念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现代经济必然是高度集中的。而认为区域间实现平衡发展是基于人均意义上的,才是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概念的核心。

什么是上海城市圈?

上海2035规划大上海都市圈,这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都市圈,它是一个小城市群。都市圈改革以前称为均匀发展,现在换了个说法,称为城市群。另外城市群内部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乡村的协调发展各项优化。在全国同时选择了9个中心城市,就已经开始突出大城市中心地位

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城市群内部不同层级城市之间分布和协调的问题,很多地方把江浙沪一体化理解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所以在周边建工业园,等待上海把产业搬过去。那上海怎么想的?上海认为这样我就可以更加集聚了,那我们又遇到了中心城区和边缘的矛盾了。上海的集聚希望发展高端产业,将低端产业转出至其他地方。

我们讲的都市圈是指日通勤圈的概念。我们现在讲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建设,而我们都市圈建设一体化越强,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小圈里住的人,会越来越多的到上海中心城区上班,甚至未来周边城市都要到上海上班。

这样做的话,未来的都市圈内部就是密度梯度。什么意思呢?中心城区集聚服务业,产生人口回到市中心的需求,导致高密度的高收入低收入者共居;部分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在郊区居住,地铁通勤导致低密度的郊区以低收入者聚居区,产生高失业或长途通勤;盲目疏散人口导致职住分离、居住与公共服务分离。

上海的人多吗?

上海这两年要提出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但是在这个规划里面做了两个判断,上海的人口已经超过2400万了,上海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45%。什么叫土地开发强度呢?开发强度就是指以住房、以基础设施、以工业这种城市用地所占的面积,在整个上海所占的比重叫开发强度。

根据数据以后,得到两个结论:

一、上海太大了,人太多。

二、开发强度太大,没有土地进行生态建设。

所以得出的政策结论就是:

第一,控制人口。

第二,建设用地要减量供应。

那么,以上两个结论的参照物是什么?首先看土地,上海现阶段仍有上海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农田,但他们得出土地开发40%结论认为上海的土地开发太高了。上海面积是6000平方公里,而东京圈的面积是13400平方公里,东京圈土地要比我们两倍都大,这么一算我们的开发程度还强吗?其次再看人口,当我们讲上海人多的时候,我们将上海所有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人加起来是2400万,我们拿去跟东京都比,东京都面积是2188平方公里,大约是上海辖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1300万人。




上一篇:美欧“离心”?马克龙曾呼吁建立“欧洲军” 获默克尔力挺
下一篇:安装电泳净化铝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