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和审稿人的角度浅谈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相



科研猫后台回复「期刊名称」便可获得想要查询的期刊详情,含影响因子、JCR/中科院分区、出版周期、发文量、预警等级、自引率等

本文转载至丁香园论坛: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664957

我本人比较水,虽然发了一些SCI和北大核心,但是我对我自己不是很满意,因为确实很多内容做的不好,发的档次也比较低,我导师对我要求还是挺高的,压力很大,还需要向各位大佬学习。

我是2018年接触网药的,应该是在网药大火之前学习的,所以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由于自己有朋友在北核编辑部工作,也有朋友在当网药、数据挖掘类的审稿人,最近和他们聊了很多很多,自己有不少体会和感慨,所以从他们的眼光和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网药物中文期刊的投稿心得,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

(1)北核命中率可能远低于低分SCI。我朋友说,他的期刊一个月也才50多篇文章发表,而每天他所接受的稿件大概20-50篇左右,因此光从数量上来说,北大核心期刊投稿命中率为4%到8%左右。这真的很低,可能远远超出了三区、四区的SCI投稿难度,给大家看一个我朋友导出的去年某一天收到的论文审稿最终结果截图(挺震撼,那天收到54篇,最终只接受了4篇,一篇讲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证候的进展综述,一篇舌脉的可解释性的深度学习模型,一篇真实世界研究,还有一篇蹭了铁死亡热点的纯实验研究,网药不管有没有实验都全军覆没了,哈哈我一直以为网药加实验必录用,这结果真的超出我的意料);

从编辑和审稿人的角度浅谈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相


(2)近年来很多期刊要求网药是要做实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稿件太多了,他们初稿筛选根本忙不过来;

(3)已经有很多核心期刊不是很想收网药,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稿件太多了(我又重复了一次,因为编辑真的很崩溃经常处理不过来),且低质量、套路化网药很容易拉低他们期刊形象(朋友原话);

(4)很多期刊热衷于通讯作者博导、国家自然基金支撑,尤其是北大核心,但不要以为你挂了国家课题就万事大吉,淘汰率仍然很高,内卷很严重。但是我朋友也说了,如果你的稿件质量很高、很有创新点,博取她好感,即使没有好课题也有可能收录(给大家打个鸡血);

(5)很多期刊很喜欢作者引用更多的参考文献,朋友说期刊之间也会互相攀比(我不知道机理是什么,欢迎大佬解答),反正大家切记不要太少;

(6)不要拿这个核心期刊最撇的网药文章(尤其是没做实验的网药!!)去模仿去比较,觉得这么垃圾的文章也能录用后,仿佛自己的也行了,这个原因。。。咳咳。。。你们懂的(朋友默认不语);

(7)郑重说一下TCMSP数据库吧:首先我想说我是很爱很喜欢这个数据库的,这个数据库帮助太多人毕业、就业了,而且又免费,让我从临床走进了药学的大门,我真诚地对这个数据库说一声:谢谢您!!。 但是很遗憾,近几年很多期刊编辑、审稿人从严谨的角度非常质疑这个数据库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认为数据库参数存在多处错误(比如很多成分OB值大于100,我一个做药代的朋友觉得如果预测出现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必须阐明原因),不能满足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需求(例如中药复方是不能依靠数据库简单成分叠加的、不同配伍不同剂量活性成分完全不一致,其次中药的部位、炮制方法、产地其活性成分也大相径庭;还有,哪些是初级代谢物?哪些是次级代谢物?这些成分相对含量如何?我们都一无所知),OB》30和DL》0.18的筛选模式也广受质疑,不少中药的重要活性成分并不满足这个筛选策略。因此如果这个数据库不进行全面系统更新,很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想想还是挺伤心的。。。

(8)传统、套路网药最致命的问题:关键成分总是槲皮素、山奈酚、谷甾醇化,这个相信做网药的朋友都知道这个问题,有一个论文我觉得写的挺有意思的,欢迎大家看一下:马焓彬,贾利军,李玉婷,马聪,赵灵丽,雷阳,张梅,刘涛.网络药理学研究中“槲皮素类现象”与对策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03):223-230.

从编辑和审稿人的角度浅谈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相


(9)现在学术公众号很喜欢推送把网药和代谢组学结合的研究,说老实话,大家只能试一试,不要报太大期望;




上一篇:国象奥赛前三轮中国男女队对局汇总(动态谱)
下一篇:安徽中医药大学团队揭示了中医经典名方疗愈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