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完)



第二十三章 疫苗竞赛

伊朗与美国,1975—1981年

一头发了疯、吐着沫、怒气冲冲的畜生突然发起攻击……这种情况几乎总是大白天发生在村子里,村民们抄起棍棒和十字镐拼命搏斗,才把狼打死了。

——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部部长马塞尔·巴尔塔扎、

主任迈赫迪·戈德西

伊朗德黑兰,1954年

1975年10月20日,当詹姆斯·施赖弗正在辛苦撰写那篇将彻底毁掉海弗利克生活的报告时,伊朗西北部的村庄阿格布拉格(Aghbulagh)有7人遭到了一匹患狂犬病的狼的攻击。受害者包括一名55岁的男子,其脸、头、手上共有20处撕裂伤;还包括一名7岁男孩,其头、颈、脸、耳上共有超过25处很深的刺伤。最终,疯狼被吓坏了的村民围住杀死了。村庄有大约60位村民,住在土墙房屋里,对他们而言,这场攻击无异于一场灾难。

路况很糟糕,受害者在咬伤后32小时才终于到达250多英里以外的伊朗巴斯德研究所,同时带去的还有那匹死狼。伊朗的巴斯德研究所独立于狂犬病疫苗发明人路易·巴斯德在法国创立的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是世卫组织指定的狂犬病研究中心之一。在伊朗,狂犬病广泛存在于狗和狼之中。德黑兰这家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的仍然是以动物脑制备的疫苗,他们最近接到通知,要开展一项重要的临床试验。

7位村民首先注射了骡子血清,其中含有由伊朗的著名机构拉齐研究所生产的狂犬病毒抗体。这是效应快、维持时间短的被动免疫,在当时直到现在都十分重要,它能够控制住病毒,等待受害者可以接种疫苗,自身的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在首次注射后不到1小时,7位村民又注射了一种实验性疫苗。这种疫苗由费城的威斯塔研究所发明、法国里昂的梅里厄研究所制备,使用的是海弗利克的WI—38人二倍体细胞。它已经以健康的志愿者进行过安全性测试,他们产生了很高水平的抗体。对被狂犬病病畜咬伤的人来说,它是否有效?

接受首次、“零日”注射后,受伤的村民留在研究所,在第3天又接受了注射。之后,他们返回了阿格布拉格,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第7、第14、第30和第90天去阿格布拉格,给他们再注射4次——如果那时他们仍然活着的话。

与此同时,研究所的一位兽医解剖了那匹狼,检测脑和唾液中是否含有狂犬病毒。两次检测结果都呈阳性。

1962年11月,X太太堕胎后才几个月,威斯塔研究所的科普罗夫斯基和他的波兰同乡泰德·维克多已经开始使用WI—38细胞制备狂犬病疫苗。他们走过了漫漫长路,才在狂犬病逐渐减少的1975年抵达了这个关键时刻。

1960年代中期,在经过努力成功让狂犬病毒在WI—38细胞中生长后,他们需要从各种已用于制备狂犬病疫苗的病毒株中选择一种。他们最终选择了皮特曼-穆尔病毒株;它是从国家卫生研究院获得的,来自1880年代路易·巴斯德最初研发的疫苗病毒。

1965年,他们研发出一种“种子”疫苗,其病毒以WI—38细胞传代培养了52次。他们开始向多家公司分发这种疫苗:1966年给里昂的梅里厄研究所;1969年给西德马尔堡的贝林工厂;1971年4月给费城的惠氏公司。这些公司研发疫苗时,科普罗夫斯基、维克多和其他科学家改良了疫苗的浓缩和纯化工艺,提高了疫苗激发抗体的能力。

迟至1966年,科普罗夫斯基才主张,使用减毒活病毒制备狂犬病疫苗比使用灭活病毒更有优势。他相信,对被咬伤的患者,时间极其重要,而活病毒可以让疫苗以更少的注射次数、更快的速度激发更多的抗体。但是,活疫苗中即使出于某种原因只存在少量致病病毒,也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都难以接受这种方法。他们反而都集中精力寻找不同方法来杀死纯化过的疫苗病毒。惠氏公司使用的是无色无味的磷酸三丁酯,它能够将病毒分解成碎片。当时企业里的科学家还会使用β—丙内酯再灭活一次,这种液体化学品也用于在疫苗制备初期杀死病毒。梅里厄研究所和德国的贝林工厂只使用β—丙内酯,杀死的病毒是完整的。后来人们发现,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至关重要。

对科普罗夫斯基的目的而言,1960年代末还发生了其他极为重要的事情。1968年8月,科普罗夫斯基及其同事就狂犬病疫苗制备新方法提交专利申请后不到三年,便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批准。科普罗夫斯基、维克多、费尔南德斯以及威斯塔研究所现在正期待能源源不断地收到专利使用费,他们相信相关的公司都能从各自国家的监管者那里获得上市许可。




上一篇:生意社:4月7日国内环氧树脂市场气氛清淡
下一篇:成都苑东世界杯2022预选赛积分榜 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2021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