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咪呋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的演变



  拉咪呋定是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可因YMDD变异而耐药。对拉咪呋定的耐药机制,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认为拉咪呋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后HBVDNA多聚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与拉咪呋定的结合能力下降而致它的耐药;而且在未进行拉咪呋定治疗的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YMDD变异株,但未见拉咪呋定治疗患者的病毒株组成分析的报导。本文克隆分析了拉咪呋定治疗前和治疗48W时病毒株的变化与临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拉咪呋定的耐药机制。

  材料与方法

  1.患者与血清标本: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5例上海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表面抗原阳性,DNA斑点法阳性,病程6个月以上)用拉咪呋定100mz/日口服治疗,治疗48W时HBV DNAPCR仍阳性,选择治疗前与治疗48周的血清标本进行分析。

  2.方法

  2.1  HBV血清标志及核酸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g/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HBeAg/HBeAb)用微粒酶免疫方法检测(Axsym,Abbett,USA),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治疗前)和bDNA信号扩增法(治疗过程中)检测。

  2.2  血清HBV DNA的抽提与扩增: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抽提,酒精沉淀。扩增包括YMDD区域在内的片段长度为500bP,引物为S2(5’—TATGTTGCCCGTTTGTCCTC—3’,nt462-481),AIT(5-CCTATTCATTGGAAAGTATGTCA3’nt972-994);扩增条件为:94C5mins变性后循环温度分别为94~C30s,58~C30s、72~C1min,30个循环后,72~Cmins延伸,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克隆。

  2.3  DNA序列分析: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测序,方法为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引物为S2。

  2.4  重组质粒的构建:使用Qiagene公司的PCR纯化试剂盒回收PCR产物,详细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取纯化好的PCR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用T:DNA连接酶于15cC反应过夜。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菌。每份血清标本各挑20—24个单个白色菌斑。

  2.5  重级质粒PCR鉴定;取上述制备的重组质粒DNA 1:200稀释物lp.1为模板,加人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同上。取PCR产物10t.ti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2.6  YMDD病毒株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克隆株进行YMDD及其变异株检测(已另文发表)

  结  果

  1.阳性克隆的鉴定:重组质粒pGEM—P经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电泳观察结果,可见阳性条带,片段长为532bp。证实目的基因(HBV nt462—994)已成功克隆至载体pGEM—T中。

  2.YMDD变异检测结果  ·

  2.1  克隆株: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分析5例患者治疗前后IO份标本的克隆(共205株),YMDD变异株所占比例治疗前分别为10.5%、13.64%、8.7%、0.15%,治疗48W时演变为100%、100%、65%、100%、0,比较治疗前后的结果发现:YMDD变异株在部分患者中治疗前已存在,但为弱势株,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弱势株演变为优势株;由表1所见例1M552工、M552 V所占的比率由治疗前5.25%、5.25%变为

  4.2%、95.8%,例2由13.64%、0变为5.3%、94.7%,这可能因M552V变异株较M552工变异株复制力更

  高,易演变为优势株;第5例患者治疗前检测出M552 V,治疗48W时YMDD为优势株。   2.2  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别对5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8W的标本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治疗前的标本均未发现YMDD变异;治疗48W时4例患者出现YMDD变异,其中2例M552 V(例1、4)、2例M5521变异(例2、3),例5无YMDD变异(测序结果见图1略)。

  3.YMDD及其变异株动态变化与HBVDNA,ALT之间的关系:在5例患者中HBV DNA(bDNA信号扩增法)、ALT突发2例(例2、3),HBV DNA、ALT无突发2例(例1、4),例5HBV DNA突发、ALT正常,前4例患者治疗48W均出现YMDD变异,后1例治疗48W未发现有YMDD变异。

  讨  论

  拉咪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使HBVDNA显著下降、ALT正常、肝脏组织学改善。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出现YMDD变异,多中心研究显示:1年时16%—32%的患者发生耐药变异,2年时达到47%-56%,3年时69%—75%,YMDD变异有M552 V、M5521两种。体外实验证明这种变异病毒的复制水平显低于野毒株,但变异病毒对拉咪呋定的敏感性也明显下降。体外实验证明上述变异同拉咪呋定耐药有关。ThiBauh等认为耐药变异的出现是由于HBV多聚酶在药物的作用下不断选择性调整,使病毒具有较高复制水平。

  Kobayashi等研究了未经过拉咪呋定治疗的ALT正常的HBV无症状携带者的YMDD基序的变异情况,对18例患者的血清检测YMDD及其变异株,其中5例患者检测出YMDD变异病毒。本文比较拉咪呋定治疗前后克隆株发现:YMDD变异株在治疗前的血清中已存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株演变为优势株,这是药物筛选,使野毒株减少,变异株获得了优势增长;我们对YMDD变异株成为优势株的演变过程与临床的相关性作了初步探讨:出现YMDD变异的患者并不一定立即有HBVDNA突发或ALT突发,HBVDNA或ALT突发不一定是YMDD变异的结果,第5例患者虽HBV DNA突发,但无YMDD变异,可能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其它部位的变异等。




上一篇:GE Healthcare本月新产品
下一篇:DNA折纸装满了强效的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