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



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钱亚如

随着免疫学技术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的日趋完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在全自动生化仪上应用逐渐成熟。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自动化和高稳定性使其成为目前临床生化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大量的以往依靠专用免疫学检测仪器执行的检测项目也逐步转移到全自动生化仪上完成。为帮助基层试验室操作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正确开展相关检测,特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1.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

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原理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产生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当一束光线通过这些复合物时,在1800角(即在直射角度)上测定光透射强度,由于复合物的散射和遮挡,致使透光度减弱(见图1)。在一定条件下透射光减弱的程度(吸光度的增加)和液相中复合物的量成比例从而得出被测溶液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1]。


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

图1. 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示意图

2.免疫透射比浊法改进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免疫透射比浊法的敏感性不够理想,检测范围不够宽,原因是免疫复合物颗粒太小,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或是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太少,其浊度变化对光通量的透过影响不大,特别是在低浓度时更加明显[2]。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article Enhanced Turbidimetric Assay,简称:PETIA 或Latex Enhanced Turbidimetry)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3-5]。该方法是将抗体连接在微小的胶乳颗粒(粒子直径从20nm-4μm)上,当抗原抗体相结合时便形成了抗原-抗体-胶乳颗粒复合物,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到1.0ng/ml,可以作为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载体。纳米级粒子的推出解决了对单克隆抗体结合的能力不强,临床检测的线性范围窄,干扰因素多,实验稳定性差等问题,大大促进了免疫比浊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双胶乳颗粒连接的双抗体技术(DuREL,dual radius latex enhanced technology)最近也得以应用于免疫透射比浊法,其中大胶乳颗粒包被了高反应性抗体,以提高分析敏感性;小胶乳颗粒包被了低反应性抗体,以此来扩展测量范围,使得检测敏感性及检测范围大大改善[2]。以C 反应蛋白( CRP) 试剂盒为例,第1代试剂为传统的免疫透射比浊法,其检测范围为5~250 mg /L; 第2 代试剂采用PETIA法制备的超敏CRP,其检测灵敏度可达0.3mg/L;而第3 代试剂则为双胶乳颗粒连接的双抗体技术(全程CRP),其检测范围为0.3~350 mg /L,分析敏感性与测量范围均大大增加。

PETIA检测试剂所采用的乳胶颗粒多为惰性微球、羧基化微球及氨基化微球。表面修饰的胶乳粒子与抗体的结合是通过其表面的羧基或氨基与抗体的氨基端共价结合,在微球与抗体之间有一个桥联化学臂,降低了位阻效应,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结合率,而且还为抗体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有效地保护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活性区域。国外已有多家公司提供纳米级表面修饰的微球粒子原料,并广泛应用于PETIA。

3.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

免疫比浊法检测都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来测定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的,那其必然受到抗体(或抗原)、缓冲系统和波长的影响。下面就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介绍。

3.1 抗体(或抗原)的质量

免疫浊度测定对抗体的质量要求较高,抗体要特异性强,即只与相应抗原反应,与其他抗原绝无交叉反应。且效价高,大于1:20,亲和力强,这样可加快抗原、抗体反应,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牢固不易解离[6]。因此,可以说拥有的抗

体质量是决定比浊结果的重要原因。抗原和抗体的制备,无论是使用抗原作为试剂检测待测标本中的特异性抗体,如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 “O”;还是使用抗体作为试剂检测待测标本中的抗原,如各种特定蛋白,都要求它们达到一定的纯度,具有特异性和反应的专一性。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显然远远高于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制备的第三代抗体,又比通过生物学方法制备的抗体要好[7]。

3.2 抗原抗体的比例




上一篇:一种提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灵敏度的方法
下一篇:德州喷涂往复升降机保养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