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成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园区成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园区成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十几年前或二十年前,一提起产业园区,大庆人的脑海里第一反应 肯定就是开发区(现在的大庆高新区),因为那时候,大庆就这么一个新型经济载体。如今,再提起产业园区,人们就得好好想想指的是哪一个了,因为这些年产业园区已经遍布大庆,陆续发展起9个开发区和几十个产业园。

 

  所谓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历史经验证明,产业园区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载体平台,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使命。

 

  从27年前,大庆高新区奠基,到今天产业园星罗棋布,大庆各级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对大庆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并已经成为当前大庆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聚:十大“雁阵”分列其中

 

  7月26日,记者在大庆高新区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邓军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摞一摞的各种石化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对接材料。

 

  邓军从广东惠州挂职回来后,一直忙于石化项目调研和招商对接。一聊起当前的产业发展状况,邓军就打开话匣子:“高新区今年入选了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9中国化工园区30强名单,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绿色生态化发展、安全与公众认知、园区创新发展等方面都成果显著。作为全国唯一依托石油石化资源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建有宏伟、兴化两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和林源一个省级化工园区入驻化工企业249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8家。”

 

  “高新区几个重要产业园区的产集聚效应越来越凸显,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仅石化产业,林源园区就已经有多少个大项目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邓军说。

 

  近年来,大庆各级产业园区聚焦产业项目建设,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石油石化大企业集聚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沃尔沃汽车、华为云数据、伊利乳业、福瑞邦制药、伊品玉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十大“雁阵式产业加快构建,全市形成了以国家级园区为牵动、省级园区为基础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发展格局,正成为推动大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8年全市开发区(政府主导型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6481家,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人民币,利税126亿元。

 

  截至2018年末,大庆企业总数为41436户,其中 15.6%在各级开发区大庆规上工业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多数也都位于全市的各级产业园区。

 

  据大庆市商务局园区科负责人介绍,大庆市现有开发区9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个,即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区2个,即肇州经济开发区、肇源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政策的开发区5个即杜尔伯特德力戈尔工业园区、林甸四季青生态工业园区、大庆光明产业园区、大同工业园区、大庆铁人产业园区。

 

  在各级开发区内部和外部,还有一些规模和级别较低的产业园区,如一些电商园区、物流园区、特产园区及建筑装饰材料园区,其中有越来越多的园区属于政企合作或企业主导类型。

 

  “一个区域一个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有个过程,周期或长或短,取决的因素很多,但无外乎是区域的资源禀赋和配套政策,以及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中国五方研究院院长、燕园师友会会长于海发说,大庆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级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产业定位上愈加精准和明晰,产业集聚效应正日渐凸显。随着高新区荣膺‘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产业园区,大庆产业园区的名头愈发响亮,外部投资竞相涌入,各大产业集群将继续壮大。




上一篇:构建生态公园体系助推城产人文融合发展
下一篇:移动支付已经作为通道和载体渗透进入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