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生物董事长谭德明:动保产业集中度提升



成立于2002年的永顺生物(839729)在自己的20岁生日前,收到了一份厚重的礼物:2021年11月,永顺生物成功上市,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自成立以来,永顺生物一直深耕兽用生物制品领域,覆盖了猪用疫苗、禽用疫苗、水产疫苗等30多个品种。在细分领域,公司为猪瘟活疫苗领域龙头企业,近几年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全国市场份额均排名行业第一,公司还是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两个疫苗的国家标准和生产规程的制定者。

“登陆北交所对公司在政府扶持、业务开展、产品宣传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大集团客户对公司的内控管理更为认可。”永顺生物董事长谭德明表示,进入资本市场以来,公司通过定增和公开发行,在研项目稳步开展,多个产品拿到新兽药证书,厂区所有生产线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新版兽药GMP验收。

开拓规模集团客户成果显著

据谭德明介绍,过去的20年,永顺生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不断实现突破。2004年,公司获得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定点生产资质;2008年,与农业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合作,使用传代细胞填补了国内使用传代细胞生产猪瘟活疫苗的空白;2015年,公司成功研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GDr180)活疫苗,收获一众口碑。经过10年努力,公司联合开发的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和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获得国家新兽药一类注册证书,均为全球首创产品。

2018年,“非洲猪瘟”逐步传入我国,导致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猪用疫苗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这也被谭德明视为行业和公司多年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国家对“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逐见成效,以及一系列刺激生猪养殖业复苏政策的出台,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和对兽用生物制品的需求逐步回升。

危中有机,“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养猪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永顺生物积极应对,抢占规模集团客户,通过大力推广“联合免疫,一针两防,科学减负”方案提高客户的疫苗使用粘性。通过近几年对集团客户的开拓,全国排名前100位的养猪集团中,60%以上都是永顺生物的客户,公司还发展成为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等头部养殖集团的疫苗主要供应商,并逐步扩大与其它养殖集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同时,永顺生物还抓住“先打后补”政策机遇,对禽苗市场布局进行了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提高禽苗产品市场竞争力。除了深耕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领域外,永顺生物还布局了水产疫苗、宠物疫苗、诊断试剂等领域,研发项目更加多元化。

“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以猪用疫苗为主导,大力发展禽用疫苗、水产用疫苗、细菌疫苗、诊断试剂产品等,强化高端疫苗品牌地位,增加中端疫苗供给量。”谭德明说。

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力度

“与同业相比,公司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一是经验积累丰富、研发创新能力强;二是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有效性、安全性优势明显;三是产品质量稳定,这也是有很多客户连续十多年保持使用永顺生物疫苗的关键因素。”谭德明指出,公司核心产品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为行业内标杆产品,市占率将近50%,作为该产品的研发单位,公司对该疫苗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更强。长期保持疫苗的高效安全稳定,是永顺生物成为中国动物疫苗行业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0年的发展历程中,研发创新一直是永顺生物的“看家本领”。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达40多项;获得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2021年公司入选“十三五”广东省二十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与医药产业类似,属于高投入、高壁垒的高技术产业,从近20年来生物制品厂家数量变化来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市场化的加速提升,规模化养殖户更关注使用疫苗的效果。而对于中小养殖户而言,行业内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口碑成为其选择的关键。因此,具有明星产品和创新能力的疫苗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会越来越凸显,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谭德明指出。

据介绍,目前永顺生物多项研发项目已取得新进展,在研项目中正在进行新兽药注册的新产品有6个;已完成临床试验,准备新兽药注册的新产品有4个;获批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新产品有5个,涵盖宠物疫苗、猪用疫苗、禽用疫苗等。




上一篇:一品红题材要点调整更新
下一篇:永顺生物谭德明: 深耕兽医生物制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