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杂记】细菌传之艺术启迪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云飞杂记】细菌传之艺术启迪   2021-06-09 18:08:49.0 来源:中国网-体育频道 作者:云飞  

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福楼拜

如果把细菌固体培养比作酿酒,那么最配的酒具一般归功于德国人佩特里的发明。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借祖千秋之口说:“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便用什么酒杯”。

健客:等等,怎么扯到酒具上了?金庸先生我知道,写武侠小说的教授,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祖千秋是谁,好像听说过,模模糊糊的?

云飞:唉,现在是玄幻小说的时代了。祖千秋虽不是金庸笔下的主角,但爱看武侠小说又爱喝上两杯的都知道,50来岁年纪,衣襟上一片油光,十根手指甲中都是黑黑的污泥;自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三分风雅”。若打上如今的标签,一定少不了“油腻”和“闷骚”。

健客:男人嘛,有时,我也喝两杯,但不知祖千秋如何论酒?

云飞:那真堪称金庸先生的神来之笔。“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唉,每每读之,令人沉醉!

1887年,佩特里在科赫的实验室工作。他率先使用一种扁平的、可覆盖的盘子培养细菌,沿用至今也饱受争议。它可能是斯拉夫人克莱因发明的。克莱因写的《微生物与疾病》,当时颇有影响。1885年,该书第三版描述的培养皿几乎与佩特里皿几乎一模一样。1886 年,作为历史并发症,英国人弗兰克兰在《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也描述了一种非常相似培养皿。克莱因和弗兰克兰是否被一个更著名的实验室的实验员抢走了他们在科学史上应有地位,谁知道呢?

佩特里皿是圆形的浅盘,底部平坦,侧面垂直,带有一个稍大的盖子。将琼脂培养基倒入灭菌的佩特里皿中,枯燥的细菌培养瞬间变得简便又高效。现在的实验室大多使用一次性塑料佩特里皿,在实验室狂刷玻璃佩特里皿的快感已沦为师哥师姐暴露年龄的恶趣。

健客:听起来佩特里一般般嘛。

云飞:推荐看看谷歌涂鸦于2013年5月31日发布的纪念佩特里诞辰161年微视频。分别在袜子、门把手、键盘、小狗唾液、鲜花和洗碗布上取样,并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涂抹;6只彩色佩特里皿中的微生物开始生长,逐渐显现形态各异的菌落。不必任何语言和文字,已触及心灵,给人启迪!

要从含有上亿个细胞、各种微生物的样品中分离出某种微生物,并不是容易的事。利斯特第一个成功地分离出纯种细菌。关键在于他发明了一种可以取出数量小到0.00062毫升牛奶的微量注射器。只有这样,才能使样品中的微生物尽可能少。实验是这样的。首先,利斯特在显微镜下观察变质的牛奶,发现乳酸链球菌比另一种形态不同的微生物数量更多。他把样品稀释到一定的程度,以便用微量注射器可提取只含乳酸链球菌的菌液。然后,利斯特准备了16杯已经加热到100℃,灭菌的牛奶。他向第1-10号杯中加入1倍体积的稀释菌液;向第11-15号杯中加入2倍体积的稀释菌液;向第16号杯中加入4倍体积的稀释菌液。3天半后,第16号杯中的牛奶已凝结,第11-15号杯中的牛奶也差不多开始凝结;但第1-10号杯中的牛奶仍然是液态的。继续观察第1-10号杯,接下来1天,有5个杯中的牛奶开始凝结;而另5个杯中的牛奶在4个月后仍然保持液体状态,并且不含任何细菌。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凝结的牛奶,只发现了乳酸链球菌。说明乳酸链球菌是牛奶发酵的原因。利斯特的这种纯培养方法称为液体稀释法,后经巴斯德改进成为连续液体稀释法,分离出纯炭疽杆菌。

健客:这个我记得,在“群星璀璨”那篇讲过。




上一篇:孟德尔成功地发现了遗传规律也存在“巧合”的
下一篇:eLife:剑桥大学研究证实,猪群中的高度耐药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