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唱好“生态转化曲”



原标题:安吉唱好“生态转化曲”

时为孟夏,青山叠翠、溪水潺潺。远看竹林苍翠、茶园如画,近处屋舍掩映,莲叶田田,正是江南风光宜人的六月天。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吉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这些年来,安吉围绕转化做文章,奏响了绿色变奏曲。记者走访发现,安吉村村有山水、处处是风景,真是一个“安且吉兮”的美丽乡村。

“总书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

漫步余村,绿道上空气清新、清风拂面,百亩花海中小荷初立、蜂飞蝶舞。操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口音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挽起裤腿峡谷漂流,或静赏美景山间品茗,好不惬意。

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看着这景象,颇有些感慨。

他是在余村的矿山下长大的。小时候孩子们在竹林玩耍,只要听到矿上的哨声撒腿就跑,跑回家躲着。因为哨声是开炮的信号,炸山采石会有碎石头飞出,一旦跑慢了被击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山上的毛竹跑不动,被飞石砸得站都站不住,趴下一大片。

“余村三面环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头有3个水泥厂,山里有3个矿,石灰窑24小时不间断地烧,又用残渣下脚料制成炭化砖出售。”俞小平说。

为什么那时的余村走上了开山采矿的道路?主要还是穷。

余村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人均只有0.55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00斤毛竹才卖6块钱,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靠山吃山,为了解决生计问题,1976年,余村第一座矿投入运营,此后不断扩大规模。这是余村发展工业掘到的“第一桶金”,终于有钱换粮食吃了!

毕业后俞小平在村水泥厂当会计,他记得,那时候余村人挺有面儿。“我们村里有澡堂,有车队,村集体收入一年好几百万元,日子非常好过。”

不止在余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一条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安吉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口袋是鼓起来了,空气、水、土壤却都破坏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白茫茫的灰、黑乎乎的烟和脏兮兮的水。1998年,国务院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安吉人意识到:粗放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换个出路。

安吉启动对112家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强制关闭22家严重污染企业,200余处矿山复绿,连县里第一纳税大户的造纸厂都关停了。安吉还严把招商引资关,有的项目,即使投资巨大、税收可观,只要环保没达标,统统不上马。2001年,安吉县人大通过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在那个年代,生态立县这条路,说起来好听,走起来却并不轻松。

水泥厂和矿区关停,几乎断了余村的财路,很多村民一下子失业了,村集体年收入减少到21万元。有人刚换了新拖拉机,正准备大干一番,被浇了个透心凉。

大家心里嘀咕:说是不卖石头卖风景,生态旅游到底怎么搞,能不能搞起来,谁也没有底。

正当人们痛苦犹疑时,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安吉考察,时任村支书鲍新民汇报了余村关停污染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的情况。习近平肯定了余村的做法,他说,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是高明之举。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一定不要再去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听完这席话,安吉人感到拨云见日。

“总书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高瞻远瞩。”俞小平说,大家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会更加明显,一些人可能更喜欢住在农村或郊区。安吉的2小时交通圈能覆盖长三角重要城市,到那时候,安吉更是一块宝地。

“就一个朴素的想法:花十年时间,把安吉搞干净!”

在安吉,守着家门口卖风景的可不止余村一个。

看着自家从一个“脏乱差”的村庄变成城里人都来打卡的网红景点,安吉灵峰街道大竹园村村民马和平心里乐滋滋。“以前穷,种地辛苦,风吹日晒,现在还是种地,菜园变花园,村民变股民,效益不一样了,心情当然不一样了。”

走进大竹园村,龙王溪从南部高山顺流而下,又经沟渠淌到家家户户门口。青山抱村落,绿水绕田园。山为骨,水为脉,浙北新民居的粉墙黛瓦与果蔬田园里的绿意盎然相映成趣。




上一篇: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开花
下一篇:科技转化、投资、服务 清华五道口发动科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