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蛋白降解的现状与未来



  前几天翻了几篇比较近期关于靶向蛋白降解的reviews,斗胆整理总结一下,大概可以算是review of reviews

  引用文献列在最后。

  1. 技术发展沿革

  靶向蛋白降解(TPD)具有治疗性调节蛋白质的潜力,特别是那些已被证明难以用常规小分子靶向的蛋白,它们活性位点很宽、很浅、很难用小分子桥接,还有表面很“光滑”、缺少小分子的结合位点。这些靶点在肿瘤和其他疾病中具有关键作用,且对小分子抑制剂有耐药问题,因而有很大开发潜力。

  自文献报道第一个小分子PROTAC以来已有20多年,这项技术已经从学术界走向工业界:2019年首批分子进入临床开发阶段,2020年在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两个靶点上完成了POC,TPD领域正在向“难以成药”靶点迈进。

  

靶向蛋白降解的现状与未来

  2. 蛋白降解路径

  蛋白质稳态(Proteostasis)是指细胞用来维持蛋白质的浓度、构象和亚细胞定位的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过程,包括很多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折叠、运输和清除的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中,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可以被蛋白酶体或溶酶体清除,这两条途径是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蛋白酶体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来消除短寿蛋白质和可溶性错误折叠蛋白质,溶酶体通过内吞、吞噬或自噬途径来降解长寿蛋白质和不溶性蛋白质聚集体、甚至是整个细胞器和胞内寄生物(例如某些细菌)。

  

靶向蛋白降解的现状与未来

  

靶向蛋白降解的现状与未来

  2.1 蛋白酶体途径的靶向蛋白降解

  UPS包括蛋白酶体、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DUBs),负责降解受损、未折叠和无用的蛋白质。76个氨基酸残基的泛素蛋白通过赖氨酸异肽键作为翻译后修饰(PTM)连接到蛋白质上,先后涉及三种酶的反应: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E1消耗ATP与泛素分子结合,然后通过与E2的相互作用将泛素转移到E2,再由E3催化泛素从E2转移到底物上,这三种酶的重复作用导致底物的多重泛素化。根据缀合的泛素分子数目,有8种不同的多泛素链(其中7个赖氨酸残基K6、K11、K27、K29、K33、K48、K63和1个甲硫氨酸残基),其中在哺乳动物细胞中K48和K63键最常见、占比约80%,K48泛素链标记的蛋白通常靶向蛋白酶体进行降解,K63泛素链标记的蛋白在蛋白酶体降解中不起作用、但在调节溶酶体功能和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靶向蛋白降解的现状与未来

  在典型的泛素化通路中,泛素通过E1-E2-E3酶的级联反应与靶蛋白结合。由于E3连接酶负责识别底物,并且其家族的数量大大超过E1和E2,基于UPS的TPD策略利用E3连接酶作为降解的靶向蛋白。通过UPS来降解目标蛋白(POI)主要包括两种技术,即PROTAC和分子胶,以及很多基于PROTAC的技术,如选择性雄/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ARD/SERD)、疏水性标签(HyT)、TF-PROTAC、双PROTAC等。

  2.1.1 PROTAC

  PROTAC分子包含E3招募的配体、靶向POI的弹头和连接两个配体的柔性连接子,它能使得POI-PROTAC-E3形成三元复合物,诱导POI的泛素化和随后通过UPS的降解。

  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相比,PROTAC具有多种优势:1)它极大地扩展了可成药蛋白的范围,目前已经鉴定了4,000多种疾病相关蛋白,其中只有约400种蛋白质成药,许多由于结构复杂、脱靶效应等原因而不能被传统抑制剂靶向;2)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只阻断蛋白质的部分功能,而PROTAC则会直接降解蛋白质,从而消除其所有功能;3)传统的激酶抑制剂通常在靶点的突变或过表达时会出现耐药性,但PROTAC可以通过降解靶蛋白,将长期选择压力导致的耐药性降至最低;4)PROTAC在亚化学计量和催化方式下具有活性,因而可以在低浓度下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可能的毒副作用。

  2.1.2 分子胶

  分子胶通过形成三元复合物,来促进两种蛋白质的二聚化或共定位,可以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如转录、染色质调节、蛋白质折叠、定位和降解。

  分子胶诱导泛素连接酶和POI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OI泛素化和随后的降解。尽管分子胶和PROTAC都利用UPS降解蛋白,但它们有几个区别:1)PROTAC是异双功能降解剂、同时与E3连接酶和POI相互作用,而分子胶可以仅与E3连接酶或POI相互作用、并诱导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分子胶没有连接子,比PROTAC分子量更小、口服生物利用度更高、细胞渗透性更好;3)分子胶更难设计,尽管有一些理性设计策略正在开发。




上一篇:诺为告诉您:速度与激情7中材ABMC项目
下一篇:义翘神州8月16日获外资卖出0.02%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