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专题|Olink超灵敏蛋白质组学加速神经领域



  #外泌体#

  研究背景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hicles, EVs)是由细胞释放或从质膜伸出/突入外部环境的膜质囊泡。EVs介导许多生物过程、疾病进展、免疫反应、肿瘤形成以及细胞交流。EVs存在多种尺寸(纳米-微米),并根据其尺寸被命名为不同的名称(如外泌体、微囊泡、大囊泡、中间囊泡等)。每种类型的EVs内部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即Cargo)。

  蛋白Cargo包含代表健康和疾病的重要标志的生物标志物。EVs不仅可以反映来源细胞的内容物,还可以体现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由于其形态小, 易透过血脑屏障,在病变早期即发生变化,检测方便,故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非侵袭性的诊断工具,已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的热点。

  笔者感悟:

  目前,由于EVs分离以及获取数量有限,低样本量以及低蛋白浓度,使得基于传统方法EVs蛋白标志物研究,仍然面临较大。近年来,随着Olink PEA技术超灵敏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有望全面表征EVs蛋白特征,给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伴随着神经系统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EVs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型「武器」,在相关临床诊断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接下来通过以下案例,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Olink PEA技术如何加速基于EVs神经领域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

  案例一  

  开发细胞外囊泡生物标志物作为区分良/恶性胶质瘤的无创诊断工具

  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中,脑胶质瘤最为常见原发性脑肿瘤,其诊断和治疗也最具挑战性的癌症形式之一。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低级别胶质瘤(WHO I和II级),为预后良好的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和IV 级),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这类肿瘤良恶性区分,诊断要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目前依赖于活检或肿瘤切除后获得的组织样本。然而,因为病理诊断手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的风险相当大,使得脑肿瘤是最难以进行活检诊断的肿瘤之一。从而导致肿瘤治疗延迟,并最终导致糟糕的患者结局。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诊断脑胶质瘤是提高胶质瘤病人预后的核心环节。因此寻找脑胶质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指标至关重要。

  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潜在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们代表了「细胞起源的缩影」。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者使用了尺寸排阻色谱法(SEC)、以及超灵敏的邻位延伸分析技术对脑肿瘤患者群体队列进行研究,寻找肿瘤来源的血浆外囊泡(plEV)蛋白生物标志物,用于良恶性胶质瘤的区分。通过对136例患者在基线(术前)和术后3周(术后),肿瘤治疗开始前采集纵向血浆样本。该队列包括疑似脑肿瘤病变患者(n=136),根据临床常规通过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中69例患者被诊断为恶性(WHO IV)GBM, 17例患者被诊断为低级别良性(WHO II)星形细胞瘤(以下简称LGG)。

  通过使用SEC从所有患者中分离plEV,并使用基于PEA技术的超灵敏分析技术对蛋白质组进行检测。研究者同时分析检测了Olink Target 96 oncology II以及CVDIII两个panel中183个蛋白,检测panel是根据已知参与胶质瘤生物学或潜在的外囊泡分类而选择的。使用线性回归并校正年龄(GBM和LGG组之间没有性别差异),共有12个plEV相关蛋白在GBM和LGG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其中一半在98%以上的plEV样本中检出。在调整多次检测时,特别是syndecan-1 (SDC1)在GBM和LGG之间差异显著,而integrin beta chain-2 (ITGB2)表现出强烈的趋势,但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SDC1和ITGB2是单通道I型膜蛋白,这表明它们是潜在的EV表面生物标志物。

  为了探讨plEV诊断的准确性,研究者进一步建立了ROC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浆EV-SDC1 (plEV SDC1)可区分GBM和LGG患者,其AUC值为0.81 (95% CI: 0.69-0.93),敏感性为71% (95% CI: 44%-89%),特异性为91% (95% CI: 81%-97%)。血浆EV-ITGB2 (plEV ITGB2)的AUC为0.77 (95% CI: 0.65-0.88)的敏感性为65% (95% CI: 38%-86%),特异性为71% (95% CI: 58%-81%)。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实现细胞内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的直
下一篇:旗天科技涉案金额逾1.53亿占净资产11.81%,最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