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物联网疫苗新生态 海尔生物打造实践样本



从长春问题疫苗,到江苏过期疫苗,再到石家庄错种疫苗,我国疫苗接种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下称“《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提出了建立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实现疫苗全流程把控。

作为国内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引领企业,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尔生物”,688139.SH)先行一步,通过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的实践,实现了包括疫苗种类、冷链温度、厂家、有效期、接种人等信息的全流程电子追溯,补齐接种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

“《疫苗管理法》的核心是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海尔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智慧疫苗网平台,海尔生物希望凭借在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真正满足用户安全接种需求的解决方案,为《疫苗管理法》的顺利落地提供保障。

方案篇——推动疫苗接种行业标准

近年来,由于疫苗造假、疫苗过期等事件频出,接种安全成为社会敏感话题。传统模式下,疫苗厂家、医疗机构、被接种者之间不能形成信息互通,互联网大数据也无法实现第一时间反馈,让疫苗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及时叫停,最终导致医疗事故。

“传统疫苗的存储设备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冰箱,缺乏数据记录的功能,疫苗的出库入库都需要人工盘点,疫苗的流通过程和接种过程也无法全流程打通。”海尔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背景下,海尔生物研发出海乐苗智慧接种解决方案,通过疫苗接种信息化软件系统,打造人、机、苗互联互通的全场景生态方案——智慧疫苗网。疫苗网智慧接种箱链接疫苗入口、疫苗出口等场景,实现了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有效解决疫苗安全等问题。

具体来看,接种前,接种点的取号叫号系统会提醒及显示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疫苗名称、厂家信息、接种位置等;过程中,护士通过海乐苗接种箱扫描儿童“预防接种手册”,待疫苗详细信息确保无误后,注射针剂自动弹出;接种后,家长用“预防接种手册”扫描二维码即可离开门诊并进行事后跟踪。

破题物联网疫苗新生态 海尔生物打造实践样本

在此过程中,海尔生物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了相关配套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将疫苗箱从电器到物联网化,将疫苗、冷链、疫苗生产企业、接种人员等信息互联,追溯到最小单支包装,解决疫苗运输、流程追溯以及安全接种等各个环节的短板问题。智慧疫苗网将接种点、疾控中心、产业区域合伙人、文化等各个环节融合贯通,实现人不错、苗不错、可追溯、可定制。

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海尔生物基于智慧疫苗网,一方面打通了疫苗接种的全流程,从根本上降低问题疫苗出现的可能,另一方面连接产业链相关企业和平台,在业内建立起疫苗接种的安全生态,推动我国疫苗安全接种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制定,有利于疫苗产业的良性发展。

实践篇——补齐接种安全“最后一公里”

随着智慧疫苗网的快速推广,海尔生物的生态布局由“点”及“面”,实现了疫苗网从“触点到城市网”的全面迭代。

自2018年7月正式进入天津以来,疫苗网陆续在广州市、呼和浩特市、成都市、武汉市、长春市、新乡市等地落地样板。宁夏、福建等省市卫健委也已下发文件,加快实现疫苗全流程可追溯、全覆盖。

截至目前,智慧疫苗网已覆盖全国超过1000家接种网点,累计覆盖28个省市,进一步促进国家《疫苗管理法》的实施,守护百万儿童安全接种无差错。

例如,在天津大王庄街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配备了双向交互的智慧物联网巴西vs瑞士让球 设备。在整个接种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将疫苗信息、冷链信息、接种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等匹配,直接录入系统进行记录保存,并推送至上级服务器,最终达到接种全过程追踪。

据天津大王庄街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邱鸿春介绍,得益于智慧疫苗网平台,很多周边辖区内的家长都带着孩子到大王庄来接种疫苗,大幅提升了大王庄疫苗接种的增长率。智能化的接种流程让接种更安全,服务更优质,也让人们更加积极参与并实施预防接种,为儿童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破题物联网疫苗新生态 海尔生物打造实践样本




上一篇:赵建谈财政赤字货币化:抗生素可以当饭吃吗?
下一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政务服务中心揭牌投用 打造“一号一窗一网”的行政审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