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二手仪器后来机器人生了一只虫



在这个娱乐指数颇高的社会,能出现一部像《机器纪元》(11月28日大陆公映)这样的作品其实也蛮不容易的。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本片并非观众所想的那样有超炫的视觉效果,反而是一部像《机器管家》、《人工智能》这样具有深度的硬科幻作品。尽管《机器纪元》又与前两者在题材上还有本质着区别,但主题和内核却是一脉相承的。而且重要的是,作为一部机器人题材作品,《机器纪元》是一部内核比较复古的科幻片,虽然电影与《机械公敌》的路数很像,但并没有出现最关键的一环,也就是智能背景下的叛变。

让我们来谈古论今,研究一下《机器纪元》中机器人的命题。

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二手仪器后来机器人生了一只虫

机器人之破题

关于机器人的科幻作品,永远离不开两大主题:智能与叛变。从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发明Robot这个词以来,恐怕他不会想到这个词语会在未来变得多少有些纠结。

经过了工业革命的熏陶、电影的问世,20世纪初期科幻作品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冷冰冰的机器充斥其中,各路作品恨不能把血肉之躯的人类全都删除,只剩下机器。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科幻“黄金时代”中,有关机器人的科幻作品日益增多,期间的机器人可是真正意义的“人形钢铁”。它们外表像人,只不过是冷冰冰的。后来的评论家甚至将这一时期的机器人称为“蓝领阶层”,它们承担着繁重的杂役,但它们从未进入人类生活。

直至有了舞台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和那部著名的《大都会》。舞台剧中,人类创造了一种生化机器人,并且压榨这些机器人,于是有一天机器人开始反抗“主人”,将人类干净杀绝,直至有两个特殊的机器人“进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类进行繁衍。而《大都会》中女机器人玛利亚充当了劳资纠纷的催生物,它用魅力诱惑工人们,挑起了人类的大暴动。影片设想了机器人可能顶替人类身份的情况,显示了人类对机器人的恐惧。进而也就发展为当代机器人作品中的第一大主题:叛变。

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二手仪器后来机器人生了一只虫

《大都会海报》

《机器纪元》在主题上能看出片中机器人所承担的形象定位,基本等同于上世纪20年代,也就是机器人这个词诞生之初所承担的角色,繁重的杂役,被人类所奴役,而真正导致本片的机器人在非暴走情况下出现异样,还要托未来机器人发展史上两大重要命题的福。

三大定律

艾萨克·阿西莫夫在1942年创造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让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充满了“正能量”的关系。

这三大定律是: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2.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3.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阿西莫夫围绕这个定律,追求“碳/铁”文化的共存共生,写了一系列“人机和谐、社会和谐”的小说。假如按照阿西莫夫的设想,人类与机器人会在未来携手一路小跑,奔向幸福生活,但实际上机器人的发展远不止这么简单。因为被后人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的阿兰·图灵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人工智能”从此成为机器人作品主题的第二个选项。

规矩是人定的就可以推翻,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纵观历史长流中机器人在科幻作品中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与其说是追求“人机和谐、社会和谐”,倒不如说是一种单方面的限令,限制了机器人的绝大部分权利,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人类的奴役。在二战结束之后,冷战的阴影之下,蘑菇云的升起,充满魔力的电子媒介产品,这些技术的发明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范畴。这段时期的科幻作品充满了灰暗,焦虑和绝望的悲观色彩,“科技恐惧”孕育而生。机器人在其中充当了排头兵的作用。

智能与叛变,机器人最大的不安之处便在于此,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9000。替人类说出来长久以来三缄其口的信仰问题:对造物主的质疑,人类是否可以反抗上帝。

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二手仪器后来机器人生了一只虫

《机器纪元》中的繁殖原则

《机器纪元》中为机器人制定了两大定律:

其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

其二:机器人不能改造自己或其他机器人。




上一篇:应像禁止生化武器一组织捣碎机样禁止“杀手机器人”
下一篇:从《科学怪人》到《终二甲基亚砜价格结者》,机器人为什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