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疗专家创造生命奇迹 一对“迷你肾”在妙龄女子体内重生



武汉医疗专家创造生命奇迹 一对“迷你肾”在妙龄女子体内重生

接受肾移植的小晴恢复情况良好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吴立志 金煦 实习生 邓星利 李宇航

4年前,浙江女孩小晴(化名)查出肾脏问题,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换肾成了她最后的希望。

470天后,小晴等来一名新生儿捐出的珍贵肾脏,并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成功完成肾移植手术。至昨日,在小晴体内重生的两枚肾脏已经适应新环境,慢慢长大。

协和医院肾移植专家王振迪教授表示,低体重小儿供体肾移植难度极大,小晴移植手术成功,意味着我国器官移植不断突破供体体重限制,将为更多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妙龄女子遭遇肾衰竭

小晴今年26岁,来自浙江温州。4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剧烈头疼,到诊所一量血压,高达180毫米汞柱,医生建议她赶紧到大医院治疗。

医院检查显示,小晴的血肌酐值达到180,被诊断为肾功能不全,这代表着她的肾脏功能正在丧失。

住院期间,医生对症治疗,小晴也积极配合。遗憾的是,她的几项重要身体指标并未得到控制,短短几个月里,她的血肌酐值直线上升,200,500,1000……她的肾功能越来越糟糕。

在医生建议下,小晴开始腹膜透析,以此来代替肾脏工作。

煎熬一年多盼来奇迹

4年来,小晴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昨日,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为腹膜透析每隔三个半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她只能一直待在家里,几乎没有社交,人也变得自卑,见到陌生人就想躲。

去年11月,小晴和妈妈来到武汉协和医院,向肾移植专家王振迪教授求助。经评估,小晴的肾脏已到终末期,要想有质量的生活,只能选择肾移植。小晴毫不犹豫同意器官配型登记。

这一等,就是漫长的470天。小晴说,她每天抱着手机,生怕漏了电话。今年6月2日晚,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为小晴匹配到了一位体重仅2.7公斤的新生儿潜在供者,王振迪教授马上通知小晴,赶到协和医院西院区进行术前准备。

由于这次是低体重的“迷你肾”,移植手术难度大,容不得一点闪失,王振迪教授决定亲自去取供体。6月3日夜11时30分许,他辗转飞机、高铁,顺利将两枚珍贵的肾脏带回武汉,准备连夜手术。

“迷你肾”在体内重生

手术台上,王振迪教授一点点修剪两枚“迷你肾”,仅这一过程就耗时2个小时。他介绍,这两枚肾脏长径只有5厘米,如鹌鹑蛋大小,每一步操作的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修剪时,除了处理细如发丝的血管、输尿管,还要尽可能保留周围的营养组织,为日后的生长发育做准备。缝合过程也极其考验技术,如婴儿、成人的血管、输尿管吻合要求非常高,以避免术后栓塞、出血、漏尿、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

此外,供肾尚未完成发育,移植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功能,它们在过渡期内能否负荷高压血流等,都是考验。供肾在患者体内“安家”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既要避免移位,还要为今后发育留足空间,并保证血管不能“拧麻花”栓塞。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6月4日清晨6时许,手术顺利结束。很快,小晴有了清亮的尿液,这说明两枚“迷你肾”开始工作。在场医护人员都长出了一口气。

“新生儿肾移植给成人,它会在体内慢慢生长,一般2至3年能长到成人肾脏大小。”王振迪教授介绍。移植肾不能生长过快,否则可能导致蛋白尿、血尿、出血甚至破裂。

目前,小晴的新肾已经“满月”,目前情况不错。王振迪教授鼓励小晴,以后她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只要情况稳定,还有机会生子。

王振迪教授告诉记者,我国现有注册透析病人60万,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公民器官捐献,但供体缺口仍然很大,仅在武汉协和医院,目前有700多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等待移植手术。为缓解肾源紧张,武汉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深入探索扩大供肾来源,其中在极低体重小儿供体肾脏利用方面,独创了新的手术方式,并在术后管理上积累了大量经验。




上一篇:标牌材料选择亚克力板材有哪些优势之处呢?
下一篇:美国一患者感染新冠长达471天 病毒在其体内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