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食物观” 深入挖掘新型食品资源



  消费日报讯(实习记者 解 磊) 编者按 6月22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线召开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作为全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权威性与高端性并重的国际盛会,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已连续举办13载,在促进全球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领域的深入合作和交流方面,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届大会,主办方还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带来“新原料、新技术助力食品安全与健康新发展”“新型食品管理前瞻”“乳品科技与儿童营养健康论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新需求与新挑战”“融合科学与行业需求的标准法规建设”“科技与政策驱动下的特殊食品行业新动态”“食品科技创新与健康老龄化”“功能声称与保健食品管理的科学衔接”等分论坛,让与会者在与国内外专家智慧的碰撞中,开启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新思路。

  民以食为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树立大食物观”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提高食物产量,提升质量和多样性的同时,开辟新的获取食物的途径。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充分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深入挖掘新型食品资源、塑造未来食品新格局成为了全球各国关注的研究重点。以替代蛋白(如植物、藻类、微生物)等为代表的新型食品原料,以植物基食品、细胞培养食品的开发在国际范围内受到追捧。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新型食品管理前瞻”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入解读国内外新型食品的现状与风险评估,重点围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研究基础的植物基食品、细胞培养肉、酵母蛋白以及藻类资源的研究开发和食用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新食品原料开发前景广阔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周光宏表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实现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挑战。尤其是近年以来,各种原因导致食物供应链的安全变得高度不确定。因此,开发新型食品资源,塑造未来食品新格局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热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也认为,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正在积极探讨如何客观评估新型食品带来的益处和风险。那什么是新食品原料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三室主任宋雁介绍说,新资源食品就是以非大众常规消费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或用以前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未使用过的新工艺严格改良的食品。不同国家对于它的定义也不一样,我国在《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里面给予新食品原料明确定义,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物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以及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谈及新食品原料产业的未来发展,宋雁表示,新食品原料在我国还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伴随健康产业迅猛发展,为新食品原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宋雁提出,新食品原料未来的发展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比如体外培养、3D打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同时部分功能性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以及微生物菌种的开发利用,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他认为,要向大海、向耕地、向植物微生物要食物,实际上是通过适宜的加工手段,把它加工成更适合消费者接受的一种食物。而3D打印是重要的重组加工手段之一,可以把这些营养组分加工成为消费者喜欢的食物,同时可以调控它的外观和口感。

  植物基肉制品、细胞培养肉产业未来可期

  近年来,细胞肉食品受到了社会极高的关注度,据周光宏介绍,早在2019年,他所在的团队就开发出相关的模具,建立了培养肉组织生产方法,同年11月18日制作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但培养肉走向市场还需要面临几个挑战,包括高纯度的干细胞、干性维持、无血清培养、大规模生产、食品化处理、产品安全评价与管理规范制定,还有伦理和消费者接受情况等。他表示,我国细胞培养肉方面的很多创新已与世界并跑,产业化的机遇未来可期,实际现在未来已来,而且我国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上一篇:别挤了,快住手!速来领取皮肤科送你的免费“
下一篇: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五花肉在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