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奥密克戎不易感染肺部,指纹与身体



2022-01-07 21:17 来源:财经天下事

原标题:学术头条:奥密克戎不易感染肺部,指纹与身体发育基因相关联,SpaceX送49颗星链卫星上天

学术头条:奥密克戎不易感染肺部,指纹与身体发育基因相关联,SpaceX送49颗星链卫星上天

WHO称奥密克戎不易感染肺部,引发症状较轻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表示,更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主要感染的是上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比以前的变体更轻(其他变异株主要感染肺部,可引发炎症性免疫反应,破坏肺组织,导致组织瘢痕化和缺氧)。但 WHO 表示,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仍会对大部分人口未接种疫苗的国家构成威胁。

第一代新冠疫苗仍可有效减少住院和死亡

当地时间1月6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第一代新冠疫苗可能无法阻止所有感染和病毒传播,但在减少住院和死亡方面仍然非常有效。但谭德塞也表示,按照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到今年7月初,将有109个国家和地区无法为其70%的人口完全接种新冠疫苗。谭德塞再次呼吁公平分配新冠疫苗,分享疫苗技术。

指纹潜藏健康密码

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指纹虽无关“穷达”,但或许隐含着健康信号,皮肤纹路受关键肢体发育基因影响,与生长发育及疾病有关。相关研究在2022年第一期《细胞》上发表,有助于更好地解密人类基因和表型特征之间的联系。在研究中,团队采集到多种族群体的指纹花纹,分析了近百万遗传位点,最终确认是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中,43个遗传基因座,105个显著基因与人类指纹花纹相关。科学家表示,通过深入研究人体外部特征和遗传基因的关联,可在先天疾病早筛、人体病变预防、职业体质选拔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家利用mRNA在体内重编程T细胞,修复心脏

近日,科学家开发出了注射一次mRNA就能直接在小鼠体内形成CAR-T细胞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心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动带来的心肌纤维化,针对活跃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研究人员合成了一段特殊的mRNA序列,并包裹在靶向T细胞的脂质纳米颗粒中,注射入小鼠体内。纳米颗粒进入到T细胞后使之获得攻击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研究者观察到,mRNA注射后2周后,心衰小鼠的心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脏功能恢复至良好。且mRNA并未整合到T细胞的基因组中,因此靶向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细胞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这就避免了CAR-T细胞可能长时间影响心脏愈合能力的副作用。研究人员正继续开发相关技术,该疗法有望应用于更多疾病和患者。

科学发现既耗氧又能产氧的古菌

在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中,科学家研究了一种氨氧化古菌Nitrosopumilus maritimus,揭示了它能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的原因。研究发现,在缺氧、黑暗的环境中,这种古菌物能产生氮气和氧气(够细菌自身使用),并将氧气用于氧化氨为自身供能。目前,他们还不完全确定这条反应途径,但认为NO和N2O或是其中的中间产物。研究人员认为,Nitrosopumilus maritimus能将氧气与气态氮的生产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能去除海洋中的生物有效氮,促进氮循环。

超冷原子能形成“量子龙卷风”

近日发表在《自然》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超冷原子云中观察到了“量子龙卷风”。该团队利用激光和磁场捕获了大约100万个钠原子的原子云,将其旋转成针状结构。在研究人员的控制下,没有其他物体对原子施加外力,这团原子云在自身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类似超固体性质,局部碎裂成更小的旋涡结构,表现成“微型龙卷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原子表现得像磁场中的电子,以这种方式使得产生的量子现象更容易操作和观察。

展开全文

科学家发现部分火山热点温度很低

新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地震波速,测量了洋中脊和地幔柱的温度。研究发现,在热点地区,虽然约有45%的羽流温度高于周围地幔(温差大于155℃),但也有约40%的羽流温度过低,不足以使岩浆从地幔深处上涌。这一发现挑战了热点的深层地幔起源理论,研究者表示,较冷的羽流或许起源于上地幔深处,或是在上涌途中冷却形成的。

因为“爱上”人类食物,熊肠道微生物变了




上一篇:"基因之城"迎疫苗研发引擎!奥罗生物mRNA疫苗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