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化学生物教授:正加紧研究纳米颗粒



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多个海外国家疫情确诊病例攀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多国多地随之进入紧急状态。

环球同此凉热,昼短苦夜长时,惟有众人一同秉烛挑灯行进,才得前路光亮。由此,凤凰网国际智库联合埔思学院,推出“全球抗疫战”系列原创深度报道,从国际视角出发,愿以媒体为介,促互学互鉴。凤凰网国际智库特约记者在全世界范围内专访世界一流高校的医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集萃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抑制疫情的启示,以飨读者。

除了隔离,会否还有其他阻断病毒传播的可能?

康奈尔大学化学生物学学院教授杨蓉,正在和团队成员一同努力,通过纳米颗粒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理想的状态是,这一纳米颗粒被制作成滤膜,并将之用在口罩上,或可消灭气溶胶中的病原体,从而断绝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在康奈尔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的联络下,凤凰网国际智库对杨蓉进行了专访,她表示目前和课题小组针对纳米颗粒进行研究,其仿照自体免疫的原理设计,希望能够对消灭病毒有所作用。

她向记者阐述了这一颗粒的工作原理:“这种纳米颗粒之所以抗菌,是因为它能催化活性,理论上讲对病毒也适用。我们现在在进行体外试验,研究这种纳米颗粒是否对病毒有效。”

此外,她还在一重要方向上做深入研究,通过气相沉积高分子薄膜来控制细菌和人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杨蓉在实验室进行纳米技术相关研究

在美国获取博士学位后,杨蓉曾在知名药企——诺华集团的研究室工作,随后转向来到康奈尔大学,从事材料、生物、化学和物理之间交叉的新兴科学研究,并致力于研究纳米功能材料、纳米药物的制备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此前,她成功研发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iCVD)”。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含有薄膜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气相化合物或单质、在衬底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的方法,以阻断病毒传播。

阻断传染病在空气中的传播,纳米颗粒或能实现

凤凰网国际智库:您最近在做哪些与抗疫相关的研究?进展如何?

杨蓉:我的课题组最近在研究一种纳米颗粒,或可同时抑制细菌和病毒感染。目前,我们在一例传染病的动物模型里试验,效果很好。这种纳米颗粒之所以抗菌,因其能催化活性,理论上讲对病毒也适用。我们正进行体外试验,研究这种纳米颗粒是否对病毒有效。

我组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气相沉积高分子薄膜来控制细菌和人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长远目标是通过化学设计的方法控制微生物的行为,比如繁殖速度,致病性等,希望可以对传染病治疗有所帮助。

凤凰网国际智库:您在康奈尔大学进行过多个与细菌传播控制相关的研究,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踪迹难寻,您曾经有一项通过聚合物气体沉积(简称iCVD)使细菌与之相互作用的技术,这是一项怎样的技术呢?

杨蓉:具有生物功能的高分子薄膜一般都是先用液相方法合成高分子,之后再用各种各样的镀膜方法,把这个高分子均匀地铺展到需要改性的表面上。因为细菌和病毒这一类微生物,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通过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完成,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控制细菌和人造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就需要在纳米尺度精准控制材料的表面化学等。

而聚合物气相沉积,就是为了这种需要而设计。这样,无论我们是想促进检测设备和病原体之间的作用,以提高检测精度,都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凤凰网国际智库:该技术是否能帮助解决传染病空气传播的问题?是否对该病的空气传播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杨蓉:阻断传染病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我的课题组现在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们正在计划,用刚刚提到的可杀菌纳米颗粒制成一张膜,用来过滤空气。比如,如果把这个滤膜用在口罩上就可以消灭气溶胶中的病原体,从而断绝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彻底抑制病毒传播,还是要靠研发疫苗

凤凰网国际智库:目前,国内普遍实行物理隔离的办法抑制疫情蔓延,如何更好地抑制病毒的传播?

杨蓉:追踪感染者和接触人群,物理隔离,这都是现有的最好方法。我认为彻底抑制病毒传播要靠研发疫苗这类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




上一篇:病毒为什么要弄死宿主?宿主死后病毒也得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