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军 外行“搞出”抗癌创新药



1

他不是生物医药科班出身,也没有太多的头衔加持,但是他却凭着一身兴趣和执着,带领研发团队在肿瘤和糖尿病一类创新药领域站稳了脚跟。他是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军,一位凭着一腔热情从零开始接触创新药的狼性创业者。

初见李文军,挺拔的身姿,低调的休闲西服,眉宇间流露着随和,没有丝毫企业掌门人的架子,一进门就像家长跟你唠家常一样,娓娓述说起这些年他和首药控股的故事。

“成事关键在于做正确的事”

李文军在未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之前,一直接触的是经济贸易,在体制内、外摸爬滚打多年,他却一直没有找到内心的安宁。

“当时的我,除了拥有一定的财富自由之外,一直觉得做的事对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意义不大,我想通过发明创造,让中国人的产品在世界创新的版图上有一席之地。”带着这样的梦想和迷茫,2011年5月,李文军去拜访了多年的好友——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他把自己想从事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想法告诉了裴院长,裴院长听后饶有兴致地给他讲解了如何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治疗癌症的事情。

“当时裴院长跟我说,人体每天靠自身新陈代谢形成100万亿个新细胞,总会产生两三个坏细胞,如果不把它杀死,在内外因配合下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细胞。杀死这些坏细胞,除了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白细胞联合作战外,如果科技工作者针对那些基因突变、免疫逃逸的坏细胞,再能开发出细胞免疫力法靶向药物,用白细胞抗体来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治愈肿瘤等疾病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的李文军对医药行业知之甚少,也许无知才无畏吧。当他听说治愈癌症等疾病仅是时间问题时,觉得做创新药太有趣味和意义了,当即心里就萌生了做创新药的念头,随即便跟裴端卿说,“不就是像战场上用枪打敌人一样吗,只要药的‘枪法好’,一切疑难疾病都不可怕”。

裴端卿见他好像真的很感兴趣,便半开玩笑地对李文军说可以利用中国制度优势,先做小分子靶向药物,“过不了几年,你就会实现创新药的梦想。”裴端卿的这句话给了李文军莫大的鼓舞和勇气,带着对创新药的梦想和无畏,2016年4月,李文军在北京亦庄创办了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药控股”)。

说起当初为何选择亦庄,李文军说,“首药控股姓首,不能到别的省份去建总部。选择亦庄,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城一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要求,也是因为这里浓郁的营商环境,还有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科学的解决。到这里来,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开手脚,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好科研,谋发展,更快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将来,亦庄一定会以首药控股为荣的。”到了亦庄之后,李文军把企业做强的信心更加坚定。

“把肿瘤当成感冒来治”

对于从未接触过药的李文军去做创新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认为他有追求、有信仰,有的则在怀疑他,认为他不可能会成功。但是李文军却认为,“既然我选择了心中想干的事,我就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目标不达,决不罢休”。

李文军明白,仅凭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是不够的,他便开始召集一批同样有兴趣做药的科研人员走进公司共同追梦,他把因为兴趣引发的的执着统统转化到了做创新药上,带领一帮科研人员,开始向着共同的理想“把肿瘤当成感冒来治”前进。

“把肿瘤当成感冒来治”是李文军的理想,也是首药控股的信念。这句话的来由,源自于他在肿瘤医院里见到的那些渴望求生的病人眼神里,源自于医院附近为了省钱治病,一家几口租住的简陋平房里,这些病患的遭遇,让李文军内心前所未有地坚定了要造中国患者吃得起的一类新药的念头。“我要让肿瘤患者花治感冒的钱,把肿瘤治好。不再吃仿制药,要吃上我们自己的创新药。”

理想是好的,可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往往充满了艰难险阻。医药行业更是风险高,需要长期投入,需要系列创新驱动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但是李文军却用最初的执着,像狼一样带着研发团队在亦庄这片热衷创新的土地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创新药领域获得了一片天地。




上一篇: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出海记:零的突破仅仅是开始
下一篇:IKBFU科学家研究了有效对抗疟疾的分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