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康院士PLOS植物耐低温研究成果



5月3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刊登了来自吉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云南烟草农科院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处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Chloroplast RNA-Binding Protein RBD1 Promotes Chilling Tolerance through 23S rRNA Processing in Arabidopsis”。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朱健康院士、康奈尔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华健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在今年早些时候,朱健康院士还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相关阅读:朱健康院士PLOS最新研究成果;朱健康教授发表PNAS转基因研究新成果;朱健康院士:开发新型多路复用CRISPR/Cas9平台。

通常,低温可抑制植物生长,限制植物的地理分布。早期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低温(0°C以上)或冰冻(0°C以下)相关的生理和细胞变化,如膜成分、钙信号、代谢物组成、光合作用和保护性分子的变化。据认为,大多数这些变化有助于植物应对低温胁迫。植物容忍低温胁迫的能力有所不同。低温常常抑制光合作用,并减少碳吸收和分配,以发展库组织。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包括玉米、大米和西红柿)在4°C条件下不能生存,因为它们在这个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碳代谢。拟南芥以及一些过冬谷物,可以生长在较低温度下,由于其生化和生理适应性,可能包括光合代谢的驯化。

在叶绿体中的翻译似乎对低温胁迫特别敏感。在番茄中,低温可通过诱发频繁的核糖体暂停,减慢色素体中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另外,可耐受低温的拟南芥植物,当它们在叶绿体核糖体生物起源和RNA加工出现缺陷,就会对低温变得敏感。例如,翻译延长因子SVR3、rRNA成熟因子NUS1和叶绿体RNA结合蛋白CP29A、CP31A的缺失,都会通过影响叶绿体生物起源而增加低温敏感性。此外,叶绿体核糖体亚基的损失,可降低植物从低温时间延长得以恢复的能力。

索取Pierce Magnetic RNA-Protein Pull-Down Kit的最新资料,了解轻松富集蛋白和RNA相互作用的奥秘

叶绿体的功能是通过主要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基因进行的。这些基因的转录依赖两个质体RNA聚合酶:细胞核编码的RNA聚合酶(NEP),和细胞质编码的RNA聚合酶(PEP)。叶绿体RNAs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功能性的rRNAs和mRNA。用于RNA裂解、拼接、编辑或稳定的很多RNA加工因子,是RNA结合蛋白。它们都是由核基因编码的。一个家族有三角状五肽重复(PPR),它在叶绿体中通常执行特定的RNA加工。另一个家族包含RNA识别基序/ RNA结合域/核糖核蛋白(RRM / RBD / RNP)域和这些蛋白质,称为RNP,被认为可调节更多的RNA。在叶绿体RNPs中,CP31A和CP29A与大量的叶绿体转录本相关,并影响其稳定性、加工和拼接。

虽然低温耐受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低温驯化——通过提前暴露于低温条件而增强耐冻性,已经在拟南芥中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低温驯化是由C重复结合因子(CBFs)介导的,其调节着大量低温响应(COR)基因的表达,其中一些被认为赋予了耐冻性。由低温引起的CBF基因上调,对于这种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主要由ICE1、ICE2和三个相关的CAMTAs调控。尽管CBF蛋白所调控的基因,在耐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只代表一小部分的COR基因。CBF对低温驯化或耐冻性的独立调控,在拟南芥中已经被发现。但是,是否耐冻性和低温驯化具有相同的机制,尚不明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基因组突变体筛选,以寻找低温敏感表型,并确定了49个对于拟南芥耐冻性非常重要的候选基因。在由这49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有16个被注解为具有叶绿体局限,从而表明叶绿体功能在耐冻性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RBD1,定位到叶绿体的四个RNA结合蛋白中的一个。RBD1只在绿色光合组织中表达,并被定位于叶绿体的类核。此外,研究人员发现,RBD1通过一种温度依赖性方式直接与23S rRNA前体结合,是23 s rRNA的一个调控因子。因此,这项研究在全基因组尺度上,揭示了叶绿体功能——特别是蛋白质翻译,在耐冻性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项研究将RBD1确定为23S rRNA加工的一个调控因子,并指出了叶绿体功能——特别是蛋白质翻译在耐冻性中的重要性。

(生物通:王英)

注:朱健康,男,国际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领军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园艺及园林系杰出教授,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1988年赴美留学,2000年受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正教授,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整合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在植物抗旱、耐盐与耐低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上一篇:云南重新发现矮马先蒿
下一篇:孟山都:创新是实现公司增长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