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这个博士生有滤膜过滤器点牛 四年发表21篇SCI论文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6日讯(姚卓琛 记者 陈淋)“当你奋战在科学前沿,把最新的学术理论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4级博士生童鑫说,“每发表一篇论文我都会告诉自己,哪怕再微薄,我也为这个领域贡献了一份力量,留下了一个脚印。”

  在电子科大基础院直博的四年里,童鑫共发表SCI论文21篇,总影响因子(IF)为183.5,总引用次数290次,其中9篇论文发表在了研究领域高影响力(IF>10)的期刊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学科前沿的材料密林里踩出了一条通往真理的小路。

电子科大这个博士生有滤膜过滤器点牛 四年发表21篇SCI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4级博士生童鑫

  大四申请直博,成基础院首名博士生

  童鑫还在大三的时候就通过学院的综合导师制度结识了王志明教授,彼时的王志明刚从国外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在电子科大施展一番拳脚,这对师徒打那时候就结下了缘分。

  等到了大四,童鑫站在科研的门槛上举棋不定的时候,一向豪迈的王志明大手一挥,“来吧,跟着我干准没有问题”。于是童鑫就加入王志明刚刚牵头组建的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为了学院第一名博士生。

  基础院初创,一切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暂时没有条件给童鑫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王志明就别出心裁的选择了“自顶向下”的培养方法,要求童鑫广阅读、作综述,还要争取发表到一流的期刊上去。综述性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执笔来写,这可难坏了童鑫。而王志明自有他的道理:“我们想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却暂时没有与之相配的环境和器材,如果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干最简单的工作,那就永远也不可能跻身一流。”

  童鑫不敢懈怠,啃了小半年本领域的高深论文,“这样的一个经历培养了我在科研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以后的路走得更轻松。”2015年12月,他成功在SCI一区顶级刊物《先进科学》上发表了题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论文,两年内被引次数多达25次。这是他在科研领域踏下的第一个深深的脚印,也成为了他叩开海外联合培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童鑫刚到基础院,王志明就为他联系了海外的大牛导师联合培养,王志明说:“他的导师是欧洲科学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三院院士Federico Rosei,学术成就自然不必说,每年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学术前沿会议。”于是童鑫在中外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请到国家公派名额前往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如果说第一年的培养使他建立了对于科研的初步认知和宏观体验,海外求学之路则帮助童鑫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真正地“上道”了。

  国内外大牛教授联合培养,获得电子科大学生最高荣誉

  初到加拿大的时候是个冬天,13个小时的时差、零下40℃的气温、没有煮开的凉水、没有辣椒的西式快餐、凉拌冷调的蔬菜沙拉,从作息到生活习惯都让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男孩不适应,更别说全英文的工作氛围,不同种族的工作拍档……面对书本上了解但未曾感受过的西方文化,童鑫硬着头皮就开始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王志明倒觉得挺好:“也让他们自己做做饭嘛,历练历练。”

  初到加拿大的第一步是全方位的实验培训,从如何制备物质到怎么测算数据,还有各项一丝不苟的实验纪律,童鑫照盘全收。“在国内可没有这么详细的指导和培训,”他说。而严谨细致的实验习惯也成为了童鑫的看家本领。

  在导师Federico Rosei教授和小组博后的指导与帮助下,他把目光投向了半导体材料的领域的宠儿——量子点。

  随后,童鑫的研究成果让量子点在生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由此整理而成的论文《近红外无毒核壳结构巨量子点》也发表在了能源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不只在生物学领域,一连串的成果像滚雪球一样被不断地研发出来,童鑫的“科研脚印”也越踩越多,越踩越深。童鑫也因为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电子科大学生最高荣誉,成为2017年度十位成电杰出学生中的一员。

  国外导师Federico Rosei教授评价他说,“童鑫具备一个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各项品质,是青年一代研究生中的典范。”国内导师王志明教授对于童鑫也从来不吝赞美之词:“我在国内外工作二十多年,只有两个学生能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童鑫是其中一个。”

电子科大这个博士生有滤膜过滤器点牛 四年发表21篇SCI论文

正在工作的童鑫

  帮基础院引进8名教授,学成回国成“小导师”




上一篇:高精度类人猿基因组大隅良典图谱揭示人类进化新线索
下一篇:又到敬佩时刻:诺盖革计数管贝尔奖得主即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