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探究细右旋糖酐40胞自噬的奥秘



他是我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他发现新细胞器迁移体(Migrasome),并对其功能和机制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在自噬的调控研究中,也有着突出的进展和贡献。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立。学生时代的俞立在生物学方面有着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利考入四川大学,后又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离开北大后,俞立教授来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博士后,直至回国。但其实开始做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是源自一次偶然。

俞立说,科学里面很多发现都是偶然,当时他研究的是一个免疫因子的细胞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无意中做到了自噬上面来,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做这个,当然研究手段还是研究的问题的成分和当时相比也是差别已经很大了。这个科学里面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缘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对俞立选择这门专业最好的解释。少年时代的俞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也爱贪玩,考到北大陈章良的实验室后,才认认真真做研究。在北大的三年也是对俞立一生影响最大的三年。除了对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俞立的兴趣爱好也涉猎很广。他喜欢网球、滑雪,喜欢读各种书。而正是这些爱好对俞立在科研上的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俞立表示,做科研一点都不枯燥,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之一。当你真正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看到的是一个其他人从来没有看到的现象,你有这么一瞬间你会知道一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知道的事实,而且如果你是对的话这个事实可能会变的重要,可能会被产生,它不一定产生实际的价值,但是它可以这个贡献到人类的这个总和的这个知识里面。

因为对科研的热爱,在从事科研的路上,俞立还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就是一个,俞立和大隅良典也在科学研究中有过多次探讨交流。2016年大隅良典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者医学奖,俞立也表示非常开心。

虽然他总说是把科研工作当做一种乐趣,但是他那份对于科研的热情与执着又无异于其他成功的科学家。凭着对科研的热爱支撑他一路走来,追寻梦想。2016年4月,俞立当选2015年长江学者。

俞立曾说,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千万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工作,千万不能把它当成一种职业。除非你是热爱这个科研,你是这个类型的人,否则不要做科研。

除了对科研工作非常热衷,俞立对于我国的科普工作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现在做科普的途径很多,也有很多新媒体,他们的推动力会很大。当然,真正的问题是怎么样把科学知识,让平常不接触科普的那拨人看到。

如今的俞立教授依旧在努力做着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关于细胞自噬方面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事情,还需要像俞教授这样的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做出国际最前沿的研究。

俞立:探究细右旋糖酐40胞自噬的奥秘




上一篇:平山实验室细胞培养液收费标准
下一篇:如何利用细胞雷帕霉素自噬增加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