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办公桌常年堆着输液瓶



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华是个“技术控”。他的办公桌上,常年堆着一堆输液瓶、输液袋、塑料安瓿等医药包装—空闲时他总在思考如何将它们改进。

从1998年辞掉“铁饭碗”白手起家,到现在成为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上市龙头企业的老总,刘祥华有一点一直没变—持续不断地创新。他是中国大输液医药包装形式更迭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个人申请专利已达1067件。
第一桶金源自输液瓶生产线
刘祥华的创业生涯开始于1998年。那一年,他所在的中南制药机械厂效益下降,日子举步维艰。发现“铁饭碗”原来不是铁做的,“为了生存,我带领15个年轻工友辞职下海,开始创业。”刘祥华说。如今,这15个工友都已成为亿万富翁。现任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的刘芳喜就是其中一个。
当年16个股东一共只凑了8万元。拿着这笔“启动资金”,十几个年轻人在衡阳租了一个破旧的校办工厂。“刘总说,要想有立足之地,必须有新产品。”刘芳喜回忆,刘祥华将研发新产品作为创业的突破点。工友们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在1999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套采用超声波洗瓶技术的玻璃瓶大输液自动生产线,并申请了一系列专利。
这种生产线,将生产能力从之前的60瓶/分钟提高到120瓶/分钟,逐渐垄断了国内市场,为他们赢得了第一桶金。2002年,公司从衡阳搬到长沙经开区,并改名为“湖南千山”。之后十年,基本上每年一个新台阶,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11年公司成功上市。“近年来,我们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向医疗器械行业转型。目前拥有海内外共8家子公司。”刘祥华介绍。
不断根据医院需求推出新产品
刘祥华不仅是一个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个发明家。“他骨子里有着一股自强不息、创新永无止境的精神。”刘芳喜说。
去医院输过液的人应该知道,在几年前,塑料瓶和软袋大输液用的都是拉环盖。刘芳喜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厂生产的大输液用的也是拉环盖。有一次,一家医院的护士在使用时将拉环拉断了,她舍不得把药品扔掉就用剪刀去撬,结果把手划破了,缝了10多针。”刘祥华知道后,买了一些水果看望这位护士。“结果我被骂得狗血淋头。第二天开始,我们立刻不分昼夜研究拉环盖的缺点。最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易折盖。”刘芳喜说,易折盖克服了拉环盖的所有缺点,同时材料成本还比拉环盖每个节约三分钱。
在刘祥华看来,有了创新成果之后,决不能躺在成果之上睡大觉,还要不断的超越否定自我,继续提高。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玻璃瓶、软袋、塑料瓶大输液生产线、吹灌封三合一机,完全实现国产设备替代进口。
“最近,我们又发明了自动采血仪”。刘祥华说。现在去医院检验抽血,护士总是手忙脚乱,还经常发生抽血量不准、血液黏度高的人抽不出血等问题。“以后就不用那么麻烦了,护士可以非常轻松地用自动采血仪将需要采集的血按检验要求自动采集并混合均匀。”刘祥华说。
“我们去国外出差,他都会去当地的药店转转,买一些回来研究。”刘芳喜说,刘祥华总在琢磨如何做得更好。目前,刘祥华个人申请专利已达1067件。
成功秘籍
勤于钻研创新永无止境
“一路走来,我付出了汗水和艰辛,也享受了快乐和荣光。”刘祥华说。
对于他创业路上的汗水和艰辛,刘芳喜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一件是1999年,创业之初,公司的产品还没有打开市场局面。当时山东淄博的一家客户要求公司去人谈一个合同,正值春运,火车票很紧张。刘祥华想办法买到一张站票,硬是在挤满人的绿皮车厢里从衡阳站到山东。
另一次,是在山西。公司临时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在第二天的一个会议上向多家药厂做推介发言。连日奔波,“晚上我已经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但他还坚持加班把第二天的演讲稿写出来了。”刘芳喜说。
“1998年我出来创业时正好是我的本命年,36岁,满头黑发,17年后的今天,我也算成功了,但也快秃顶了。”刘祥华自嘲地说。他始终相信,创业艰辛,困难和问题肯定多,但是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更多。
他也告诉广大有志于创业的人们,“你做好了准备,有理想、有决心、有干劲、有韧性,你就可以创业,你就离成功不会遥远。”




上一篇:省城医用输液瓶回收“垄断”遭质疑
下一篇:肮脏输液袋、尿袋、注射器、针头……这些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