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匠心善工 礼敬中华传统文化



瓷器、古琴、花丝镶嵌、文房四宝被公认为是“国礼”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弘扬者,五粮液近日携手南方周末打造推出《有礼了!中国》专题纪录片,为观众呈现一场中国之“礼”的文化盛宴。

同为中国文化符号的白酒品牌典型代表,五粮液传承已逾千年,坚守匠心善工酿好酒,倡导开放、包容、协同的价值理念。在融通共赢的新时代,五粮液正以白酒的和美文化纽带,向世界频频“举杯”,以白酒之礼展示中国民族品牌底蕴,向世界持续输出绚烂与深厚的中华文化风韵。

在传承中沉淀中国风韵

以国之名,礼遇天下。“国礼”所蕴含的,不仅是外交礼仪,更是传承和发扬经典文化的自信姿态。

瓷器,于方寸之间,演绎物我合一的东方美学;古琴,在不断调和中达到中正平和,折射高山流水,叠映秦砖汉瓦;花丝镶嵌,以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的升华与创造,让人领略中国宫廷艺术之美;文房四宝,于笔尖点墨凝练厚重中国文化,承载着千古文人的翰墨精魂,与旷世名作相伴相生……这些在《有礼了!中国》亮相的“国礼”,代表中国形象的器物与技艺,无一不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中正和美。

五粮液传承逾千年,与“国礼”相伴相生。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着“中国瓷器第一器形”之称的梅瓶,因其窄口瓶、易藏香气的特征,被运用到五粮液造型中,瓶之精美与五粮浓香相得益彰。到宋代时,古琴相辅、文房四宝相佐,著名诗人黄庭坚为“姚子雪曲”所倾倒,在曲水流畅之时留下《安乐泉颂》的千古华章,被一代又一代人无限感怀……

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的国礼,离不开匠人千锤百炼的坚持。景德镇瓷器,要经过一遍遍打磨和施秞才能造就传世泥塑传奇;花丝镶嵌要使用锉、锼、锤等繁琐复杂的技法,通过八道精细的“花丝”工艺才能练成“千锤百炼化刚为柔”;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要经过140多道的精细工艺,才配拥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称。一杯五粮美酒同样需要磨粉、制曲、酿酒、陈酿、勾调、包装出厂等百余道严苛工序,才能酝育出“大国浓香”。

从“重碧酒”到“姚子雪曲”,从“杂粮酒”到得名“五粮液”,五粮液脱胎于时光与匠人的共同打磨,成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以糟养窖、以窖养糟”——延续654年不断发酵的微生物群在五粮液明代古窖池之中生生不息,在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加持下,造就了五粮液独一无二的风味。

一直以来,五粮液始终恪守师徒传承、匠心传承,即使工业化、智能化发展到今天,仍采用长辈传晚辈、师傅传徒弟的代际传承,让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保留至今。2008年6月,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代代守护和与时俱进中精彩传扬。

在发展中绽放和美精彩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伴随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国货品牌、酒品琼浆作为“新国礼”走进世界,彰显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气度风范。

“礼之用,和为贵”。自古以来,瓷被佐以“国”之名,频频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相赠;古琴,承载中国人对于天地宇宙人生的感悟,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花丝镶嵌工艺品多次被选为“国礼”,亮相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文化的和雅与美好,是拉近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生动载体。

五粮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将五谷的不同香气巧妙平衡,和谐丰满。酿出来的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折射出中华文化“不偏不倚”“致中和”的中庸之道。




上一篇:半岛观察丨求职者和岗位数均增长 “退休族”再就业越来越火
下一篇:谣怪哪里跑?中央网信办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