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新模式



重慶: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新模式

改造后的白馬凼社區。人民網 胡虹攝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接著發展。

  改造前,居民擔憂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改造后,居民擔憂改造完成后的效果能否長久保持?作為重點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一直處在發展探索的過程中。

  近年來,重慶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改造,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統籌推進社區服務提升,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自2018年啟動試點以來,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351個,惠及居民76萬余戶。

  其中,九龍坡區紅育坡等片區改造項目,更是通過PPP方式吸引市場主體投資3.5億元實施規模化運營的可持續改造模式,為老舊小區居民帶來了幸福生活。國家發改委將該模式作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保障典型經驗做法進行推廣,住建部則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第四批)》印發。

重慶: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新模式

 

改造后的白馬凼社區有中心公園,有立體停車樓。人民網 胡虹攝

  引入社會資本

  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模式

  “看,這是居民自己題字的小區門欄。”剛剛走進白馬凼社區,改造效果“迎面而來”。小區裡,新設施新景觀隨處可見:蜘蛛網電線“藏”進風雨廊、亂停亂放的車輛都規整進立體停車場、路邊理發攤變成了便民理發屋……

  “我們白馬凼社區是這一帶社區改造的示范區,改造效果大家都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在26單元住了30多年的居民姜祥智豎起了大拇指。

  白馬凼社區屬於九龍坡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的紅育坡片區。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承載了重慶“老城”記憶,是九龍坡老工業區的時代縮影。這片區域絕大部分房屋建造於80年代,成為了典型的隱患多、基礎差、服務弱的城鎮老舊小區。

  2020年,九龍坡區啟動城市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0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7億元。其中,紅育坡片區改造總建筑面積約為12.6萬平方米,就單白馬凼示范區,改造總建筑面積為2.2萬平方米,涉及改造棟數為6棟,涉及改造戶數為296戶。

重慶: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新模式

居民的書法作品挂在風雨廊的廊柱上。人民網 胡虹攝

  然而,資金從哪兒來?九龍坡區的做法是引入社會資本,調動社會力量參與。

  為創新市場模式,拓寬資金渠道,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九龍坡區政府經多方論証后,試行通過PPP模式的“ROT”運作方式,這也是全國首個採用PPP模式改造老舊小區的項目。

  “我們通過負責項目全過程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后續維護等工作,建立‘居民受益、企業獲利、政府減壓’的多方共贏模式。”願景集團項目負責人堯雷介紹。作為社會資本,在城市更新行動大背景下,願景集團積極響應,為九龍坡區城市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改造方案怎麼定

  讓居民從“站著看”到“跟著干”

  “老舊小區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老舊小區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所以,滿足居民需求,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重點。”白馬凼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向平說。白馬凼社區改造前,社區、項目公司召開院壩交流會、線上線下問卷調研,問需於民。

  “晚上走路看不清,應該多安點路燈。”“雨棚要全部換成防火的,不然有安全隱患。”“電線能不能想辦法整理一下,空中吊著好亂。”“我希望有街心花園,方便下樓活動。”……

  院壩交流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長長的需求清單。清單裡全面匯集白馬凼296戶居民意見,梳理、分析居民的急難愁盼,特別是居民對消除安全隱患、完善社區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加強平安建設的訴求十分強烈。

  “居民需求收集后,公司就組織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等專家深入社區,吃住在社區1個多月,進行沉浸式調研設計,制定多套改造設計方案。”堯雷說。隨后社區以點帶面,黨員、群眾代表支持,帶領居民共同參與方案討論,先后舉辦10余次居民議事會,協調各方訴求,爭取最大化意見覆蓋。




上一篇:省道101线又修停了
下一篇:首次回收地热卤水国外地热发电商选择南京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