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利用某些中药成分与某些试剂产生沉淀的性质而得到分离或除去杂质的方法。但对所需成分来讲,这种沉淀反应是可逆性的。最常用的是铅盐法,利用中性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许多物质生成难溶性的铅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所需成分与杂质分离,脱铅方法常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其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沉淀而除去。但溶液中可能有多余的硫化氢存在,可通入空气或二氧化碳让气泡带出多余的硫化氢气体。若对热稳定的化合物,可将溶液置于蒸发皿内,水浴上加热,浓缩除去。脱铅的方法也可用硫酸、磷酸、硫酸钠、磷酸钠等,但生成的硫酸铅及磷酸铅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脱铅不彻底。但由于方法比较简便,故实验室中仍常采用。

此外,还有乙酸钾、氢氧化钡、磷钨酸、矽钨酸等沉淀剂。对多糖、蛋白质等常用丙酮、乙醇或乙醚沉淀。

(六)盐析法

盐析法通常是向中药水提取液中加入易溶性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或被有机溶剂提取出。常用的无机盐有氯化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等。如三颗针根粉用稀酸浸泡,稀酸液加氯化钠近饱和即析出小檗碱盐酸盐。

(七)透析法

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透过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常用于纯化皂苷、蛋白质、多肽和多糖等化合物。透析法可除去其中无机盐、单糖、双糖等。透析是否成功与膜孔的大小密切相关,根据欲分离成分分子的大小选择适当规格的透析膜。常用的有动物膜(如猪、牛的膀胱),火棉胶膜、蛋白质胶膜和玻璃纸膜等。在进行透析时应经常更换膜外清水,增加透析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必要时可适当加温并加以搅拌,以加快透析速度。

(八)升华法

固体物质加热时,直接变成气态,遇冷凝结成原来的固体,此现象称为升华。中药中凡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合物,均可用此法进行纯化。例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以及存在中药中的苯甲酸等成分。升华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不完全,常伴有分解现象,产率低,操作时采用减压下加热升华则可避免,但该法很少用于大规模制备。

结晶和重结晶

结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便于进行化学鉴定及结构测定工作。中药成分中大半是固体化合物,且具有结晶的通性,可以根据其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法来达到分离精制的目的。一般能结晶的化台物可望得到单纯晶体,纯化合物的结晶有一定的熔点和结晶学特征,这有利于化合物性质的判断,所以结晶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步骤。

由于初析出的结晶多少总会带有一些杂质,因此需要通过反复结晶才能得到纯粹的单一晶体,此步骤称为复结晶或重结晶。有时中药中某一成分含量特别高,找到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放冷或稍浓缩,便可得到结晶。

(一)结晶的条件

需要结晶的溶液,往往呈过饱和状态。通常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化合物溶解,过滤除去不溶解杂质,然后浓缩、放冷,析晶。最合适的温度为510左右。如果在室温条件下可以析晶,就不一定要放入冰箱中。放置对形成结晶来说是一个重要条件,它可使溶剂自然挥发到适当的浓度,即可析出结晶。特别是在探索过程中,对未知成分的结晶浓度是很难预测的,有时溶液太浓,粘度大就不易结晶;如果浓度适中,逐渐降温,可能析出纯度较高的结晶。X-射线衍射用的单晶即采用此法。在结晶过程中溶液浓度高则析出结晶的速度快,颗粒较小,夹杂的杂质可能多些。有时自溶液中析出结晶的速度太快,超过化合物晶核的形成和分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往往只能得到无定形粉末。

(二)结晶溶剂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溶剂是形成结晶的关键。最好它能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不产生化学反应,即热时溶解,冷时则析出。对杂质来说,在该溶剂中应不溶或难溶。亦可采用对杂质溶解度大的溶剂而对欲分离物质不溶或难溶,则可用洗涤法除去杂质后再用合适溶剂结晶。

要找到合适的溶剂,一方面可查阅有关资料及参阅同类型化合物的结晶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进行少量探索,参考相似相容原理加以考虑。常用的结晶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不能选择适当的单一溶剂时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要求低沸点溶剂对物质的溶解度大、高沸点溶剂对物质的溶解度小,这样在放置时,沸点低的溶剂较易挥发,而比例逐渐减少易达到过饱和状态,有利于结晶的形成。选择溶剂的沸点不宜太高,要适中,约在60左右,沸点太低溶剂损耗大,亦难以控制;太高则不便浓缩,同时不易除去。




上一篇:PSN港服黑五史低游戏推荐 含分辨率帧数和折扣力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sc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