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最后一块战场被拿下,高瓴80亿港元入股金斯瑞,“基因合成之王”终于有钱了



余诗琪/文 CRO(医药合同研发外包机构)行业在相对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爆出大交易。上周五,高瓴资本以80亿港元的大手笔强势入股“金斯瑞系”。这家在细分领域——基因合成赛道的CRO头部公司终于开始在资本化上加速,在细胞和基因疗法起势的当下,行业共识是高瓴资本又抢到了一个稀缺的投资标的。

这次的投资分为三部分,除了金斯瑞之外,还包括其控股子公司传奇生物和间接全资子公司蓬勃生物,投资额分别为30.74亿港元、38.86亿港元、11.66亿港元,可以说是在“金斯瑞系”全面下注。

和药明康德同期创立的金斯瑞是国内最老牌的一批CRO公司,被称为“基因合成之王”;孵化出来的传奇生物是国内CAR-T细胞疗法第一梯队的公司;而蓬勃生物可以说是国内mRNA疫苗界最大的上游平台,这也是目前最热的赛道。

金斯瑞算是“一反常态”,因为在去年之前,它在资本市场都长期沉默。行业对其评价多是传统的技术型公司,“专心搞业务”。这与包括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在内的行业巨头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现在,它先是分拆传奇生物去美股上市,这次又将蓬勃生物独立出来,拉上高瓴资本投了A轮,这些都是很明显的信号,“基因合成之王”开始在资本化上加速。

“高瓴在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这些CRO巨头身上尝到了甜头,这些‘卖铲子’的公司盈利不输于创新药企,又更稳定。但像药明康德这样的大机会肯定是没有了,大家都在找细分领域的龙头,金斯瑞就是个很合适的标的。”某不愿具名的行业投资人称。

高瓴资本和金斯瑞两方都没有对此次交易做出评价,且也并没有详细阐述此笔融资的用途以及未来业务规划。

不同的路径

金斯瑞和药明康德都先后从CRO涉足过生物药CDMO(跟CRO相比,多了生产环节)、CAR-T疗法等领域,但两者发展道路却截然不同。

2002年成立的金斯瑞以基因合成业务起家,通过国内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流程化的管理迅速在这个市场站住了脚跟。2008年,它进入到了全球基因合成CRO的第一梯队,同期药明康德刚刚崭露头角在美股上市。

之后开始分化,药明系从美股退市分拆回国上市之后,在主营业务上结合投资,快速撬动了近百亿元资金,覆盖了超过90家的创新药企,迅速成为了行业平台级的公司。而金斯瑞相对“保守”,继续按照CRO行业传统的方式,建厂接单子,单子多了就继续建厂,这更像是制造业的逻辑。

金斯瑞并没有对外复盘过路径选择问题,但底层的逻辑是药明康德面对的是高度标准化的临床前市场,而基因合成业务的特点是客户分散,单一订单的金额不大且均需个性化定制。因此基因合成只能算个小赛道,直到2019年全球基因合成市场也不过19亿美元,还不到临床前市场的20%。

在小赛道的金斯瑞可能也没有余力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从2008年到2015年,基因合成业务都是绝对的核心,贡献了金斯瑞超过90%的营收。此后Lonza、药明康德等巨头纷纷加码该领域,但金斯瑞依旧保持着领先,是全球第一的基因合成供应商,2020年全球市占率达到了25%。

拐点是2015年12月,金斯瑞成功登陆香港证卷交易所主板。据公司首席战略官朱力回忆,上市后,公司受到资本追捧,投资的热度越来越高。

在资本市场的“鼓动”下,金斯瑞开始拓宽边界,成立传奇生物自己开始做药,切入CAR-T赛道。当时,CAR-T赛道非常前沿,全球不到20家公司有布局。不过此后几年,传奇生物“拖累”了金斯瑞的财报,净利润开始下滑,2019年更是亏损近9700万美元。

2018年,金斯瑞看到了以PD-1(抗癌药)为代表的生物药市场催生的CDMO行业的高速增长,又成立了独立的业务模块,即现在的金斯瑞蓬勃生物。虽然药明生物一家独大,市占率超过80%。但高速增长的市场依旧给蓬勃生物带来了不小的机会,2020年收入增长78%,达到4040万美元。

上述医药投资人表示,“金斯瑞上市之后的变化明显,虽然布局的几块新业务都没有达到在主业上的地位,但相互之间有互补,且新的业务布局能承载的资源更多了。”

成色

金斯瑞的主营业务自然被行业认可,其余两块新业务实际上成色也还不错。

传奇生物是这次高瓴资本投资的大头。它的高光时刻是2017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它凭借着一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100%的试验数据惊艳全场。




上一篇:黑龙江生物反应器产品16种防范技巧
下一篇:江西一医院发现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