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原標題: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帶有中國古老神話基因的動畫電影越來越成為動畫電影市場的主流題材。

近兩年動畫電影頻繁出現高票房,其中帶有中國古老神話基因的動畫電影越來越成為動畫電影市場的主流題材。

未來中國動畫電影會有怎樣的驚喜?不久前舉辦的首屆東布洲國際動畫展暨第八屆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從創作、教育、產業等方面深度探討中國動畫電影,讓我們對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盼。

探索動畫分級制度

動畫可簡單分為成人動畫和少兒動畫。少兒動畫並不是簡單的低幼動畫,低幼也不等於低級,少兒的需求、父母教育的需求都是少兒動畫需要考慮的因素。資深動畫人、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偉京分析認為,少兒動畫是根據年齡來定義的,4—10歲年齡段孩子收看的動畫片即為少兒動畫。6歲以下的動畫片以功能性、教育性為主﹔6歲以上越來越偏向娛樂內容﹔而10歲以上從動畫形態上來看,比如《南方公園》《貓和老鼠》已經不屬於少兒動畫的范疇。

目前,在中國動畫市場上,一些動畫在內容上有大量不良的動作和語言,容易誤導幼兒。對此,在創作少兒動畫前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即少兒想看什麼、適合看什麼,不能因商業化而忽略少兒的健康成長,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少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黑匣子動畫創始人陳廖宇認為:“當有一天你成為父母的時候,你希望給自己的孩子看什麼樣的動畫片,希望他不要看什麼樣的動畫片,這就是最簡單的評判標准。不僅要研究兒童心理,更要有一顆父母之心。比如孩子愛吃糖,你既要致力研究一種糖讓孩子嘗到甜頭,同時又希望孩子不要上癮。”

從商業的角度看,動畫制作商希望孩子喜歡看動畫,看得越多越好。但作為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提供優質、科學、嚴謹的內容,會選擇最適宜的動畫,而非最吸引眼球的動畫,孩子一直盯著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動畫。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是不同的,美國研究認為,2歲以上的孩子不適合再看動畫《天線寶寶》,會對其語言發育產生障礙,即《天線寶寶》僅適合0—2歲的孩子觀看。中國動畫分級制度一直是業界人士探討的問題,但目前尚未有官方統一的標准發布,業界通常參考國際標准,從年齡和功能上對動畫進行市場細分。每個國家的動畫分級制度也有區別,同一部作品在不同國家的播出級別也是不同的,例如動畫裡若有孩子在水邊玩耍的鏡頭,有的國家是禁止的,有的國家則要求畫面中必須要有大人陪同,有的國家也可能在這方面的尺度比較寬鬆。在日本是按照播出時間進行分級的,而美國動畫分為5個等級,即TVY級(所有孩子)、TVG級(大多數孩子)、TVY7級(7歲以上孩子)、TVPG級(建議兒童在家長指導下觀看)、TV14級(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觀看)。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少兒,美國動畫在時間長短、節奏快慢、動作設計、語言、表情等內容上都有要求,如迪士尼公司在審片時會明確要求動畫中不能有虐待動物的情節、死亡的結尾等等,要求盡量有圓滿的結尾。通過參考國際經驗,中國少兒動畫在細分內容方面也逐漸形成自己的標准,動畫播出平台的審核也趨於嚴格,努力做到讓父母放心、少兒開心地觀看動畫。

工業化體系亟待建立

所謂動畫電影工業化,起源於1912年美國導演麥克·賽納特,他是建立好萊塢制片廠制度的先驅。他把好萊塢電影生產工業化的概念引入到電影創作,把創作過程分成很多環節,就像工廠裝配一樣,不同部門負責生產與組裝,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如同《大魚海棠》制片人陳潔所說,“動畫電影的工業化就是要用標准化的流程去控制片子的成本,把控制片的風險,用相對規模化的創作生產方式,穩定輸出符合觀眾預期的動畫電影,從而實現穩定的收益,包括票房以及衍生品收入。”動畫電影的工業化就是標准化、制度化、規模化的穩定輸出。

“目前國內隻有少數公司具有相當成熟的工業流程體系,可以做到一年一部動畫電影,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陳潔說,在工業化道路上,中國動畫電影產業並未形成完善的工業化體系,雖然部分動畫企業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但大多數中小團隊還處於工業化轉型過程中,在動畫技術、制作流程、整體質量和成本周期的把控等方面都亟待轉型。




上一篇:北京工厂用电锅炉生产厂家的防腐及排污养护
下一篇:精确的表观基因组编辑可以修复智力缺陷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