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柏坡精神 谱写赶考新篇章



弘扬西柏坡精神 谱写赶考新篇章

中共河北省委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动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并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72年前,在烽火连天的硝烟中,在指挥作战的电波“嘀嘀”声中,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进京“赶考”的雄浑序曲正式奏响。

  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在我们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烛照滋养着英雄辈出的燕赵大地。在这片热土上,乐亭李大钊故居、阜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众多红色资源灿若星辰、熠熠生辉。

  红色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红色精神因弘扬而不灭,红色基因因传承而鲜活。河北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弘扬西柏坡精神,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重磅推出“建党先驱”、“抗日烽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砥砺赶考行”、“筑梦新时代”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精心设计80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学习线路,策划举办“老英雄红色故事报告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把旧址遗迹变成党史“课堂”,把文物史料变成党史“教具”,把英烈模范变成党史“教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西柏坡精神诞生于我们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革命转向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今天,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弘扬西柏坡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以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工作和成绩表现出的科学态度。西柏坡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回望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谦虚谨慎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成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保持头脑清醒、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

弘扬西柏坡精神 谱写赶考新篇章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发出,进京“赶考”从这里动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2021年4月26日拍摄的西柏坡纪念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河北是京畿要地,区位特殊,责任重大,要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必须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河北面临的风险,进而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河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不断从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增强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预见性;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科学制定风险防控和化解方案,有力保障全局和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河北之稳拱卫首都安全,以河北之进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以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地评线】金羊网评:从“1到100”中来,从“
下一篇:央视 | “红色基因在传承—听老兵讲述英雄故事”活动在济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