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搭建生态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改革攻坚在行动】济南:搭建生态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 山东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提出,要开展科教改革攻坚行动,“融”出产学研新合力,“改”出科技攻关新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横在企业、科研院所面前的一道墙,济南通过打造生物医药的生态圈,正在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荆光军负责着济南一家年轻医药企业的创新药研发。经过3年的艰苦攻关,他的团队完成了一款用于淋巴瘤治疗的细胞制品体内外药效试验。距离产品走向市场,还差临门一脚——中试。中试,需要专业平台,荆光军曾到上海、深圳等地拜访了好几家委托机构,但都要排到一两年之后。

济南市泰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裁荆光军表示:“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成本,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其实,我们每一个做创新药的企业,大家都在拼速度拼时间,同一个靶点上面通常只有前5家是有机会的,跑不到前5去,那基本上你这个管线,前期的投入基本上全部就浪费掉了。”

时间不等人,荆光军又尝试自己建一个中试平台,可找地、建厂房、装修都需要时间,为了一款产品,耗资起码就得1个亿。

荆光军介绍说:“现在这个锥形瓶大概只有50毫升左右,但是我们最终目标是要扩大到2000毫升甚至是5000毫升这样的规模,如果没有这个中试的平台,那我们的这个产品就只能在锥形瓶里这样培养,可能永远就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

这临门一脚,却成为荆光军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而他焦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济南生物医药企业不能触碰的痛。

济南市商务局副局长梁旭斌说:“ 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应该在90%以上都死在了这个地方,走不动了,没有钱,走不下去了。”

不能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要不停在一纸专利上,要不只能被其他企业收购。企业在着急,拥有将近30000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的济南也在着急。早在2017年4月,济南就出台了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数据统计,2017年济南生物医药产业营收为900亿,2019年刚过千亿,两年时间只增长了近200亿。

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表示:“济南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家一说世界杯2022预选赛积分榜 ,大家可能不一定马上想到济南。我们也有龙头企业,但是其他的个头都非常小,也就是‘有产业无生态’,这就是我们在产业发展当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济南拥有10多所医学类高校,30多家三级医院,资源丰富但不聚集,再加上生物医药领域宽泛,生态搭建并非易事。作为重点工作攻坚年的一项重点任务,济南抽调了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的精兵强将,成立生物医药专班,决定拿下这个山头。

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专班班长沙君明说:“到目前我们已经是2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调研结束,那么从实际出发,我们确定了6个产业主导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有了这6个主导的方向,我们就根据每一个方向开始来设计它的垂直生态,怎么样一垂到底。”

近30000家企业细分成了6个方向,化大为小,每个方向的产业链也逐渐清晰。荆光军的企业正好属于抗肿瘤药物方向,他遇到的瓶颈也被精准捕捉。济南历下控股集团决定在自贸区济南片区的核心位置,投资建设细胞产业园,其中就包括省内第一家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公共中试平台。




上一篇: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分析
下一篇:华大基因:核心业务稳健提升 全球化布局支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