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改造、基因重组……国外美妆原料企业掀起



  原料创新,是推动化妆品行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虽然,原料所属的科学领域发展规律,决定了一款新原料往往研发周期很长、更新迭代频率低,但与此同时,原料的研发创新也具备相当广阔的空间,吸引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前行。

  国外原料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原料市场趋势一向有较强的话语权,这来源于他们经年累月的研发经验与成果。同时,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他们也通过结构修饰、技术改良等方式进行原料升级,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下,结合不同的护肤理念开发出具有特殊护肤功效的新原料。

  而国内,自新规实施以来,国家药监局先后通过了多个国产新原料的备案。整个化妆品行业对新原料成分、配方的研发也愈加重视,形成一股“侧重科研技术”的新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分特辑推出全新子栏目“原料新品”,意在以国内外新原料研发动态、新品介绍为主题,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大家关注收藏!

  现阶段,合成生物学和植物提取物仍然是国内外化妆品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两个大方向,以基因重组技术、先进的植物培养和提取工艺为首的前沿科技,主导着化妆品活性物的创新。本期“原料新品12”将从近期国外原料公司关于活性物创新的研究现状出发,来看看化妆品行业上游都在关注哪些新风向。

  今年10月份,法国供应商Silab茜莱博推出了一种天然来源的新型美白活性成分Lightskin (INCI:酵母提取物),他们采用了特殊的生物技术获得了富含“含硫肽”的酵母提取物,其具备出色的限制黑色素功能。

  含硫肽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多维能力而闻名的一类分子,比如,化妆品中著名的美白成分谷胱甘肽,就是一种含硫的三肽。谷胱甘肽除了能够对抗自由基和氧化损伤之外,还能够与酪氨酸酶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来防止黑色素的产生,减少皮肤中的色素沉着。

  Silab选择了一种能够产生含硫分子的“松树绪方酵母”(Ogataea siamensis),这是一种植物叶际微生物(注:植物叶、花、果实等地上部分的生境称为叶际,其表面和内部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与植物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由于能够产生含硫分子,这种微生物可以在药用植物狗牙花的叶际中与其它物种竞争生存。

  为了激发“松树绪方酵母”产生含硫分子的潜能,Silab开发出针对该酵母的“生物引导工艺”。Silab的生物引导工艺是指通过研究微生物菌株产生分子的内在特性和生存条件,将这些微生物作为“天然工厂”,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让菌株产生特定的分子。据称,这个过程使得该酵母提取物的美白活性增加了一倍。

  针对Lightskin 的美白效果,Silab在欧洲和亚洲志愿者的皮肤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LIGHTSKIN 能够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此外,在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和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高的志愿者皮肤上,2.5%浓度的LIGHTSKIN 就具备改善肤色、色斑和皮肤光泽度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Lightskin 之前,Silab就曾利用这项技术成功开发出一种可用于保湿的活性成分。他们通过重现亚利桑那乳杆菌的自然生存环境,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培养该菌株,最终得到了特殊的后生元发酵成分LACTOBIOTYL (INCI:麦芽糖糊精、乳酸菌发酵物)。

△利用生物引导工艺开发的后生元成分LACTOBIOTYL (图片来源于Silab官网)

  2020年,赢创推出了一个重组胶原蛋白平台Vecollan ,通过发酵技术生产非动物源的胶原蛋白原料。今年7月份,赢创宣布这一技术平台正式商业化上市,同时推出了首款通过发酵工艺制备的非动物源、高纯度、可溶性胶原蛋白——Vecollan 。这也意味着,赢创开始正式布局这一赛道,重组胶原蛋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近两年,重组胶原蛋白在“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热潮下,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生物材料。重组胶原蛋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改进。其中,基于Ⅲ型胶原蛋白原始基因序列设计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应用最广泛。

  重组胶原蛋白最大的技术难关在于攻克胶原蛋白空间结构、可复制性等与量产有关的问题。目前,利用基因工程菌(如毕赤酵母及大肠杆菌)的发酵技术,是重组胶原蛋白实现规模化量产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重组胶原蛋白能够克服动物源性胶原在免疫原反应方面的痛点,并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质量稳定性。

  Vecollan 是采用发酵工艺,将人体天然胶原蛋白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微生物宿主中,在生物反应器系统内进行扩增和培养,分离得到的高纯度可溶性重组胶原蛋白。从类别来看,Vecollan 属于一种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其具有特定的三螺旋结构,能够模拟天然胶原蛋白的特性。




上一篇:“T”字构型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看点
下一篇:深紫外激光二极管室温下发射连续波